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据“明十八先生”事之始末最早的文献之一,明代安龙人江之春撰写的《安龙纪事》。明永历八年甲午(1654)三月,十八人被南明逆贼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君误国”定罪杀害,这个“君”明面指朱由榔,但傀儡皇帝显然无力回天,只能任凭摆布,“忠臣枉死泪双流”。孙可望考虑到吴贞毓官居内阁大学士,故“仁至义尽,留其颜,赐绞”而死。兵科给事中张镌、掌印太监张福禄、随堂太监全为国,三人系“首犯”,使用“凌迟”之刑,就是民间说的“千刀万剐”。其余人等为“从犯”,“弃市”处之,即闹市斩首。十八先生“缚赴法场,俱神色不变”,视死如归。时“安龙虽三尺童子,无不垂涕者。”掌印太监张福禄凛然曰:“我辈生不能杀此三贼,死当作厉鬼杀之,以除国害。”张福禄口中“三贼”,为“十八先生之狱”实际执行者,孙可望之党羽兼刽子手,庞天寿、马吉翔、郑国三人。
安龙明十八先生墓园一角
“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墓碑,立于明永历十二年戊戌(1658)清明日,朱由榔虽然没有亲临,只是遣钦差尹三聘到安龙树碑立传,但时间是谕旨钦定,慎重决定的,寓意不言自明。第一,清明日万物复苏,朱由榔希望气息奄奄的南明王朝,能够在孤臣遗老们前仆后继之下,平定内忧外患,铲除孙可望及其余孽,重焕生机。第二,清明日来源“割肉救主”的典故,即晋国忠臣介子推忠君爱国的故事,与十八先生事迹如出一辙,可歌可泣。第三,十八先生在安龙被害的日子,正好是四年前的清明。
安龙明十八先生墓园碑墙
历朝历代的良将忠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故事,往往有“绝命诗”伴随,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明代袁崇焕《临刑口占》,清代谭嗣同《狱中题壁》等,似乎没有“绝命诗”的渲染加持,故事就不精彩、完整和动容,“明十八先生”也不例外,《安龙纪事》和清代南沙三余氏撰写的《南明野史》,均有类似“诸君子临刑,绝无戚容,各赋诗见志”的记载。两书记载大学士吴贞毓的“绝命诗”,区别不大,仅部分文字用法不同,可以看出是后作对前作的加工。
《安龙纪事》载大学士吴贞毓“绝命诗”,云:
九世承恩愧未酬,忧时惆怅乏良谋。
躬逢多难惟依汉,梦绕高堂亦报刘。
忠孝两穷嗟百折,匡扶有愿赖同俦。
击奸未遂身先死,一片丹心不肯休。
《南明野史》载大学士吴贞毓“绝命诗”,云:
九世承恩未尽酬,忧时惆怅乏良谋。
魂迷故国长依汉,梦绕高堂愧报刘。
忠孝两穷嗟百折,匡扶有志藉同仇。
击奸未破朱泚额,空竭丹心报国仇。
1985年10月20日,刚刚斩获贵州省第一届职工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的书法家倪祖林,为十八先生墓园书写的《明吴贞毓先生临刑诗》,似乎综合了上述两诗记载,进行了重新整理,云:
九世承恩恨未酬,苍茫天意洩良谋。
四朝身历唯依汉,一死心甘愿报刘。
忠孝两穷嗟百折,匡扶再造仗同俦。
贼臣未斩身先殉,留取忠魂复国讐。
倪祖林书《明吴贞毓先生临刑诗》石碑
《安龙纪事》载翰林院检讨蒋乾昌“绝命诗”,云:
天道昭然不可欺,此心未许泛常知。
奸臣祸国从来惨,志士成仁自古悲。
十载辛勤为报国,孤臣百折只忧时。
我今从此归天去,化作河山壮帝畿。
《南明野史》载翰林院检讨蒋乾昌“绝命诗”,云:
天地从来不可欺,寸心肯许世人知。
奸臣误国非常惨,志士成仁自古悲。
辛苦十年今已矣,间关千里竟何之。
孤魂飘渺从风去,化作山河壮永畿。
乙丑年金秋(1985年10月20日),曾任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十三年之久的张一凡先生,为十八先生墓园书写《蒋乾昌临刑诗》,贵州省文物局王江老师对文字进行了释读,与上述蒋乾昌的两首“绝命诗”,完全不同。云:
臣死甘心痛主危,臣心不死上天知。
圣君未卫忧难释,志士成仁意不悲。
十载空筹思报国,孤魂犹恋望匡时。
愿为厉鬼同诛贼,就刃从容且赋诗。
张一凡书《蒋乾昌临刑诗》石碑拓片
《安龙纪事》载翰林院检讨李元开“绝命诗”,云:
忧愤呼天洒酒卮,六年辛苦恋王畿。
生前只为忠奸辨,死后何知仆立碑。
报国痴心容易死,还家春梦不须期。
汨罗江上逢人旧,自愧无能续楚词。
《南明野史》载翰林院检讨李元开“绝命诗”,云:
忧愤呼天洒酒卮,六年心事恋王畿。
生前痛为忠奸辨,身后宁知仆立碑。
报国痴心终不死,还家春梦已无期。
汨罗江上逢人语,惭愧无能续楚词。
1985年10月20日,贵州省著名书法家戴明贤为十八先生墓园书写的《南明李元开临刑诗》,区别同样较大,云:
幽愤呼天共赋诗,何时逆贼就诛时。
中原残后危明主,西府闻宣起义师。
报国忠心终不死,从亡殉难早先知。
他年光复中兴日,始要游魂慰所思。
戴明贤书《南明李元开临刑诗》石碑拓片
《安龙纪事》中,还录有一首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朱东旦的“绝命诗”,云“邕江昔日五君子,随扈安龙十八人。尽瘁鞠躬今已矣,忠臣千载气犹生。”该诗在《南明野史》中没有被引用。但《南明野史》不知从何处,新增了福建道监察御史胡世瑞的“绝命诗”,云:“抚景千年恨,扪心一片丹。太阿柄已失,巢覆卵无完。夜雨青磷暗,秋风白骨寒。彼苍如可叩,封事死犹弹。”此外,《安龙纪事》中,广西道监察御史朱议浘的“绝命诗”,仅录两句,云:“精忠贯日吞河岳,劲气凌霜砥浪涛。”原因是“词极悲壮,余(江之春)不及详纪(记)”。而在《南明野史》中,这句话改成“精忠贯日吞河岳,傲骨凌霜砥浪涛。”这样看来,明十八先生的“绝命诗”,大概率不是本人所写,而是后人出于情感或故事需要,寄托弘扬之,创造的追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