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见证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丢掉锄头要有事干!看到搬迁群众有班上,我就很心安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590394200
积分商场

2019年,贵州实现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的“贵州奇迹”,作为188万分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多年来一直为移民安置区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发声,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罗应和带着精心调研准备的建议再出发。

走进位于惠水县濛江街道的新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大道宽敞笔直,一栋栋安置房排列整齐。上午8点半,一楼的商铺已经陆续开门营业,社区也开始了一天的热闹。在社区一楼的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已经熟练地踩着缝纫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搬迁户王金莲和丈夫都在车间里上班,和丈夫每天家门口一起上下班的日子让她觉得既安稳又满足。“就希望在老家上班,也不想出去了,很方便,离家很近嘛,小孩子在家,家里还有老人也可以随时回家看。两口子大概一个月挣七千多左右吧,非常满足了。”

和往常一样到社区准时报到后,接着到扶贫车间走一走,了解工人们每天的上班情况,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每天的日常。“看到群众有班上,我心里面就踏实,心里面就安心一点。”

让搬迁群众有良好的的就学条件、就医条件、生活条件,在城市里的生活有稳稳的幸福,这是这些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罗应和一直在关注和呼吁的事儿。去年全国两会,罗应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内配套完善教育设施的建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一年过去,罗应和说,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完善。“‌我们的教育的学校,师资力量,医院这些‌‌都完全解决了。学校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学,小朋友从家去学校上学只用5分钟,需要看病的,在我们家门口也可以实现就医。医院的配套各方面的标准化都是按‌‌社区街道的标准级来建设的,落实的很好了。”

‌除了教育、医疗、居住条件方面的改善,今年全国两会,罗应和带着精心准备的调研成果再出发。

正在罗应和走访车间的间隙,偶遇两位从黔西县过来找工作的残疾人,这样的情况在罗应和的工作中时常遇到。罗应和说,扶贫车间规模小,目前只能满足社区搬迁户的就业问题,这让他有些遗憾。作为贵州18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员,罗应和参与创办的移民安置区扶贫车间成为了贵州移民安置点扶贫车间样板,解决了安置区300多人稳定就业。但是车间规模小、产能无法扩大等原因带来的订单不稳定,技术升级慢等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平常遇到不是搬迁户的群众来,给我说,诶呀罗书记我也想找个活在你们这里干,我觉得很可惜。做大这一块来说,短板还很多,规模小最主要有时候我们的订单还是很稳定,还有我们的一些生产流程,技术方面还不是很领先。”

除了关注自己所在社区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罗应和还利用各种机会走访调研了全省60%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在调研中他发现,许多安置区的扶贫车间形同虚设,抗风险能力弱,无法解决更多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有一些地方上面政策说每个地方都要有扶贫车间,每个地方都在自己的社区里面贴了一个扶贫车间的标志,但是里面没有几个人,这就是找不到行业,找不到发展的门路,这就是问题,就是短板。为一个人大代表,不仅是移民的代表,还要做好群众的代表,要解决大家的共性问题。”

正在车间指导工人工作的贵州伊科达制衣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田鹤鸣在听说了罗应和今年的今以后说,“确实,罗书记的担忧也是我们现在的困惑。我们今年想把车间扩大到二楼,这样可以多解决一倍五六百人的就业问题,但是我们现在不管是资金各方面都还是挺困难,也希望从政策上给我们倾斜一下。”

‌离开大山的“庇护”,搬迁群众怎样生活且幸福地生活?罗应和多年来一直围着这件事情转,在他看来,稳就业,让群众掌握一门技能就是根本。“群众要实现真正的能够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个目标,就把保就业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从农民转变为新市民他要有一个转变过程,首先中间的过渡段就必须得是我们的产业工人。农民要丢掉锄头,重新来找到我们的劳动工具,学到一门技术,干好自己的一项就业,那么就可以完全‌‌解决家里面的致富的问题。”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罗应和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设立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引导基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在建议中罗应和希望,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政策等多方面扶持移民安置区扶贫车间扩大规模,解决更多百姓稳定就业。“第一个层面希望中央能够成立一个专项基金,来帮助我们扶贫车间做大做强;第二个方面就是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可以引导一些企业跟我们一起合作,把扶贫车间做大做强;第三个方面可以从我们的融资平台,金融方面,帮我们能够解决一些扶贫贷款的额度,放宽,解决‌‌资金注入的问题。把我们搬迁安置点的扶贫社区的‌‌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助推群众在就业方面稳定,让更多的人能够进来,通过扶贫车间解决稳定奔小康的问题。”

记者

张勤月 李健

编辑

谢磊 陈果果

责编

李想

编审

黄蓓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