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工业产值91.6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2.52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3名……这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贵阳高新区上半年奋战的硕果。而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高新区聚焦新型工业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倍增”行动,坚定不移的努力和拼搏。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以“一品一业、百业富贵”为发展愿景,围绕首位产业、潜力产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构建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近日在高新区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装配车间里,一台台机器通过抓取管座、焊片等几道流程就完成了所需要的全部材料组装。据介绍,这套自动化的车用整流二极管生产线,在去年升级改造后,利用大数据智能系统,替代了原本的生产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优品率,还让企业实现了从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顺利过渡。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部部长彭绍波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相融合,使产品的质量稳步的提升,优品率从原来的62%提升至现在的95%,这说明了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可控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也使得我们能够逐步的进入了中国的主机市场,逐渐向世界的主机市场去开拓。”
正是由于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对设备进行智能改造,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雅光电子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今年上半年的订单量呈爆发式增长,8条生产线同时开足马力生产,上半年销售收入已经突破了8741万,同比增长了99%。
彭绍波说:“雅光电子要做大做强,一定要走在整个制造业的前端,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明确,在所有上新的生产线,必须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并且有大数据概念的生产线。”
作为我省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新区在发展中紧紧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强有力的“产业磁场”,引领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
作为贵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贵阳高新区历经8年时间的打磨,以自动驾驶底盘为核心,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提升工艺操作,不断升级技术,现已成为国内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头企业。在企业智能制造车间,记者看到,一辆辆整齐划一的自动驾驶底盘正在进行焊接组装,在公司柔性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模式下,企业目前满负荷运行。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公涛告诉记者:“以前公司是小批量生产,也是人工装配的形式。现在可以通过机器人的自动化,新工艺,进行大批量的制造,为全球100多个客户打造出了28种车型,覆盖面更广,这条智能柔性生产线更是为我们拿下批量的订单,同时节省制造成本。”
贵阳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吴春曲表示:“今年二季度,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排名全市前三。7月预计同比増长27.3%,超贵阳市下达目标3.7个百分点。下一步,围绕工业倍增目标,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打造新型工业化的高新样板。”
向“高”攀升,向“新”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贵阳高新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有效加强对企业全方位服务与支持,以“贵人服务”完善项目建设落地,推动园区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贵阳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潘泷波认为:“高新区还是紧紧围绕首位产业,潜力产业这两大重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规划领域,以大数据与电子信息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以大数据引领,以创业为主体,瞄准区域,瞄准产业领域,瞄准目标企业。”
记者:张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