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代表、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用教育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感动过很多人。在望谟,学校算得上是最好的建筑。这次蹲点报道之行,我们如约来到了望谟县实验高中,将关注点放在了刘校长以外的人和事。宽敞的足球场、明亮的教学楼,多媒体“班班通”……这里基础设施完备,师资力量也在日益充实,老师已经超过了200人。
记者采访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
寻找线索
第一天,我和刘秀祥聊了很久,我问他:“学校里有没有哪位老师或者学生,是能从个人身上看到当地教育发展变化的?”
刘秀祥没有犹豫地答道:“太多了!”
因此,我们决定把范围缩小到这届高三,这是学习压力最大的年级,也许能挖掘出更多故事。
“我建议你们直接和班主任聊聊,他们最了解孩子们,特别是我们学校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这些班主任是又要当老师又要当父母,还得和孩子做朋友。”他说。
望谟县实验高中高丽江老师和记者交谈
高丽江——高三(2)班的班主任,是一名非常健谈的英语老师。交流中,她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们班同学很懂事的。”她跟我们讲了许多小故事,比如,同学们教师节送她的小纸条;又比如,封校期间同学们知道她还要照顾两个小孩儿,担心自己调皮再给老师添麻烦……说着说着她流了泪。
在交谈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都提到了一对亲兄妹——刘华荣、刘心愿。为了鼓励孩子们上进,学校争取了不少资助项目,据说这对兄妹俩每次考试在全校都名列前茅,获得了不少奖学金。
他们是谁?
刘华荣、刘心愿兄妹是高丽江的学生,俩人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哥哥刘华荣是班长,平时是高老师的好帮手,也是班级里的第一名。相较哥哥而言,妹妹刘心愿性格较为内向,但在学习上,却从不甘落后。尽管很少在名次上考过哥哥,却也是班级里的前几名,全校的尖子生。
为了记录这对兄妹真实的学习生活,我们决定从第二天的早读就开始拍摄,也算是梦回高三生活了。
望谟实验高中操场上晨读的学生们
努力!努力!再努力!
早上6:30不到,天还很黑,当我们赶到学校时远远看到操场旁坐满了学生,每人捧着一本书轻声背诵着,这其中也包括华荣和心愿。原来,早在我们到来的半个小时前,这帮孩子就已经自发地借着微光开始了新一天的晨读。而要知道,这离学校规定的早读时间还有四十分钟。
我问兄妹俩:“这种作息坚持多久了?”
“两年了,从高一进校的时候就开始了。有时候觉得太困了,就站起来背,如果还困,就边走边背。”他们说。
这是哥哥刘华荣
走进他们的班级我们看到,每张桌子上都堆满了教材,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互相交流错题。哥哥的强项是理综,妹妹更擅长英语,两兄妹你追我赶,互帮互助,弥补各自偏科的不足。
我问心愿,为什么想考过哥哥。她告诉我:“虽然我年龄比他小,但我觉得我也可以比他厉害。”
“有时候也想偷偷懒,但马上就会觉得不太好。一想到有很多人比我更努力,我心里还是会慌的,而且每次想到刘校,就挺有动力的。”华荣说。
这是妹妹刘心愿
因为起点不高,所以要加倍努力。因为榜样就在身边,所以梦想有了具体的形状。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下,自然是有收获的。
“高二期末,两兄妹中刘华荣是班级第一名,也是年级第一名,得到了一等奖一千块钱,一个年级就一个同学。他妹妹是二等奖,得了八百元奖金。两个成绩相差非常小,追得很紧。也非常懂事,理解爸爸和爷爷的艰辛。”高丽江老师说。
说起兄妹俩,高丽江老师一脸自豪
“每天都能看到别人在玩的时候,他们在学习,知道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觉得他家的教育方式是挺好的,他们两个都很优秀。”……同学们说。
周末放假,兄妹俩一起回家
记者 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