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文件围绕9个方面,43项重点工作,提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提出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要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正在推动文件落地有声、落实有效。
在龙里县湾滩河镇的水稻钵苗播种基地里,工人们正操作机器,将一个个育秧盘放在输送带上。当地改变了传统的水田育秧,使用更为便捷地旱育模式,保障农田高产稳产。
龙里县鱼稻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 曾德瑶
龙里县鱼稻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曾德瑶介绍:“我们的旱育秧相比于水田育秧的产量来讲,每亩增收约5%左右,农户增收大概在四百元每亩。”
龙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何杰
龙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杰提到:“围绕省委一号文件,我们健全了农民种粮的收益保障机制,加强了资金投入和物资储备,推广优质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确保高质量完成粮食播种面积。”
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 李志良
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李志良介绍,省委一号文件在文件主题、总体框架、特色特点上都做了具体细化,聚焦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他说:“一号文件更加注重市场化推动、更加注重农业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更加注重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断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粮食播种面积4156.4万亩的目标任务,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开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 韦天鹏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韦天鹏表示:“作为主抓粮食生产的部门,我们以县为单位制定粮食生产方案,逐级建立生产台账,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落实到具体品种和地块,确保实现满栽满种。实现全省粮食平均单产提升2%以上,水稻、玉米、马铃薯平均亩产提升3%以上。”
同时,文件也明确,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推进优势特色种源技术开发利用,提升农机装备应用水平,确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46%以上。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一级调研员、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 唐隆强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一级调研员、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唐隆强介绍:“我们将围绕一号文件,对蔬菜种植的现代化农机设备进行补贴,推广适宜特色农作物生产的农业机具,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率先在茶、菜、果等产业上实现农机的突破。”
贵州省农科院院长 周维佳
贵州省农科院院长周维佳表示:“我们选派了380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全省各地,按照一个院领导联系一个市州,一名所领导牵头组建一支专家团队,针对每一个集成示范点的主导产业进行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指导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省委一号文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文件提出,要强化防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巩固保障成果,制定年度监测标准,精准确定监测对象。
在长顺县长寨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居民王少英近期因为疫情影响,不能到省外务工,面临返贫风险。社区干部在摸排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核查,并通过民政兜底保障、扶贫专岗等政策对其展开精准帮扶。
长顺县长寨街道锦顺社区居民 王少英
长顺县长寨街道锦顺社区居民王少英说:“现在我的收入也可以的,低保有800多块,扫地有400多块,合起来有1000多块,一个月生活也基本上够了。”
目前,安置点建立起了定期监测制度,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5家帮扶车间入驻社区,吸纳了周边300多名群众前来务工,其中脱贫户、监测对象户约占30%左右。
长顺县乡村振兴局贫困信息监测科 陈莎莎
长顺县乡村振兴局贫困信息监测科陈莎莎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我们已经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8232人,其中96.42%已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剩余的3.58%的监测对象,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强帮扶措施,确保全县8.53万的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致贫。”
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文件提出要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重点推进县、夯实基础县重点工作,从财政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吴坦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吴坦说,接下来将抓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我们将采取先创建后认定的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启动实施重点人群监测帮扶、‘3+1’保障‘回头看’、脱贫人口增收、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管理、乡村振兴领域盘活‘三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六个专项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吴坦表示。
记者:宁波
(通讯员:长顺融媒 龙里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