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寒风中的建“筑”者|一百二十趟来回,为冬日守“筑”畅通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09228980

中午十二点半,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BRT驾驶员张京来到贵阳北站,在等候室里测完酒精和温度,搓了搓双手,拿上保温杯,做好准备工作后发动公交车,开始了今天晚班的第一趟车。

张京是贵阳市公交有限公司快速公交运营分公司的一名车队队员,一米七左右的个头,干净利落的发型,蓝色的口罩将脸遮住了大部分,开车时一双眼睛直视前方,流露出对工作的专注与认真。

冬日里,车厢内温暖如春,刚上车的乘客立即驱散了周身的寒意,逐渐放松了下来,但车厢外气温降低引起的路况变化让张京一刻不敢放松警惕,“到冬天的时候还是挺危险的,中环路段全部都是桥,结冰的情况很常见”,在全长37.4公里的中环快速公交道路中,桥隧占比90%以上。

相比普通公交平均时速20公里/时,BRT的平均时速在40公里/时左右,最高运行速度能达到58公里/时,速度提高的结果是危险升级,驾驶员必须依照丰富的驾驶经验进行提前预判,提防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之前就遇到过道路结冰特别严重的时候,人走都是滑的,当时为确保安全,车就一直停在隧道里,最后通过撒盐各种措施,才从桥下的普通车道驶出,那次直到八点半才顺利发出首班车。”

今年是张京驾驶公交车的第八个年头,四年的市区75路的驾驶经验和无事故违章记录,让他顺利于2016年成为首批加入BRT车队的驾驶员之一,和普通公交相比,除了速度“快”,“准”也是BRT 公交的特点。

“更加强调准时准点,如果在不堵车的状态下,到每个站点的时间误差在一分钟以内。BRT是定点停车,车门对准屏蔽门,同时距离站台的宽度必须在20公分以内,隔远了乘客不好上车。 ”

中环的超车道即为BRT车道,BRT公交是靠左行驶的,在黄色的机动车道内,四年的BRT驾驶时光里,张京对驾驶过的每条线路都已经来回开了好几百趟甚至上千趟,哪里上坡、哪里拐弯、哪里路况需要注意,这些张京早已烂熟于心。

查看监控、按下关门键、换挡、打右转向灯、起步……车缓缓驶出兰花广场站后,客流量明显变大,“先下后上,往里面走,戴好口罩”成为张京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乘客密集,戴好口罩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每趟每个站点都要提醒,必须得喊。”

B2路公交车从贵阳北站出发,是BRT的主干线之一,全程36公里,途径未来方舟,油榨街,沙冲路,兰花广场站等25个站点后回到始发站,一趟车程需要花费58分钟,每个月这样相同的线路会重复120趟以上。

除了今年新开通的B5、B6、B7线路是双高峰发车以外,张京之前驾驶的B1、B2都是早晚轮班,早班从早上六点半到中午1点左右,之后便是晚班收尾,“有刚回来紧接着就要发车的时候”,张京笑着说有减肥计划,“少吃一顿没关系。”

睡眠时间也并不固定,特别是碰到晚班换早班的时候,张京最短的时候只能睡四个小时,“上晚班的时候,你在睡梦中他们已经去上班上学了,起床后匆匆忙忙吃了东西去上班,等到回来的时候,大家都睡了”,张京有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因为不是固定时间调休,大多数是和家人的休息时间错开,“就算是除夕夜,如果排到你收车,也要坚守在岗位上,送北站最后一批人安全到家。”

从贵阳北站出发,再回到贵阳北站,在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中,穿梭于城市之间,重复的路线,重复的站台,重复的风景,在不重复的日子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12米长的车厢内,拥抱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经历过乘客的不理解,也收获过感谢,“都是应该做的,是工作也是职责,能够参与到贵阳公交,冬日里为贵阳的市民提供一点温暖,感觉挺不错的。”

记者

王楚含

编辑

谢磊

责编

李想

编审

黄蓓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