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曾经"地无三尺平"的殊境,令诸多久远的文化得以留存。绚烂文化的基石,是寻常百姓祖祖辈辈的的日常与劳作。
黔山深处,"非遗"蕴藏丰厚,这些从历史中迤逦而来的人和故事,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隐身的苗族剪纸
苗绣绚丽多彩,已经享有盛誉;然而,隐身在苗绣背后的艺术精灵,却鲜为人知。它就是苗族剪纸。作品素朴无华,它不像北方剪纸那样张扬,在雪白的窗户纸上红红火火,它深藏于刺绣之下,甚至从不在人前露脸;可它就像建筑的规划设计、影视的导演一样,能够决定一件苗绣品位的高下。在苗族的一百多个服饰支系中,有十几个支系的刺绣需要用剪纸贴在衣裳上作为绣花的底样。剪纸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魂,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艺术。

剪纸虽是绣花的第一步,但学剪纸的人,都是先学会了绣花,其中的佼佼者才能学剪纸的。在苗乡,女性都会刺绣,剪纸却是少数民间精英的艺术。一般绣娘,都得到乡场上去购买剪纸花样,才能动手绣花。也有特例——芳寨的苗族刺绣能手张花娇绣花不用剪纸底样,也不用先画,她的手就是灵动的画笔。心有所想,纹样就能从她的手上绣出来。这种风格是她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她带过一百名徒弟,都没有一个学会这种绣法。

剪纸大师潘桃九(已故)、女儿姜文英(左二)及家人 老鱼拍摄
在台江施洞,年过花甲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文英是7岁学绣花,9岁时,她的母亲、剪纸大师潘桃九看她绣花像个样了,便开始教她剪纸,并一点点学画剪纸的图样。她小时候,施洞还没有纸张卖。她用的纸,是祖父乘船到湖南洪江去捎来的,一般人家就没这条件了。姜文英的剪纸是以传统图案为主,背后有一串串故事。赶场天,母亲去卖剪纸,她相跟着。母亲一边讲故事一边售卖剪纸。她场场都听,听得入迷,故事也就谙熟于心了。所以,她学的不仅是母亲的手艺,更有母亲的故事。日积月累,她终于憋不住了,创作灵感喷涌,她创立了自己的艺术。在场坝上,每卖出一张剪纸,她也要给人讲述剪纸图样上的故事,让绣娘心中有数,绣出故事的韵味来。剪纸加上讲故事,就是苗族文化的最佳传播。剪纸已经成为姜文英每天的生活方式,她一天能剪20张。她的剪纸,让她成了传播苗家文化的好老师。

剪纸
偏寨的苗族妇女刘妹莎是从十二三岁起学剪纸的。刘妹莎就没那样好的条件了。母亲不让她上学,她每天午饭以后要干农活,早上稍一有空,她就去当“旁听生”,去听村办耕读小学的课。特别是美术课,她听得着迷,真想钻进教室去和学生们一起提笔绘画啊,可是,一听到母亲呼唤,她就只能飞奔回家干活。

剪纸
她在动剪刀之前,先要用铅笔画个样。她说:“我的画是以讲理的故事为主。我特别爱听老人讲故事,我的祖父活了一百多岁,他肚子里全是故事。冬天,我们坐在火塘边听;夏天,我们就在大树脚围成一圈听。老人一边讲,我心里就有了图样,老人讲的故事我都画,天下的故事我都想画出来。比如说,谷子怎么来,种子怎么来,人为什么要吃饭,以前的人没有米吃,先吃哪样后吃哪样,最后学会种稻子才有米吃。人怎么上天,怎么下地,怎么讲理。不断的讲理,就不断的出故事……”一个故事她要画几天才画得完。一件苗衣只能画一个故事,或是长故事当中的一段,空白永远多于描绘,这又给刺绣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剪纸艺人张老英 老鱼拍摄
苗族的传说故事都有浓郁的神话色彩,所以,剪纸和刺绣的纹样就有各种半人半神,半人半兽,人与植物、动物合体等等奇妙的纹样出现,具有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剪纸除了一般技巧之外,它档次的高低还在于文化含量,在于其间有没有布局精当的故事。

台江县台拱镇剪纸艺人 王安丽(已故) 网络图片
我造访刘妹莎的时候,她正在画《迪久和迪宝》的传说。故事里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要几天几夜才讲得完。她反复筛选,用自己的艺术眼光选择几个最典型的画面来绘制。我看她画了8张,画完之后接着剪。刘妹莎的剪纸造型能力特别强,绘画技艺熟练,有些“农民画”的趋向。她娓娓讲述着,随处流露出机智和幽默。她先是讲汉语,讲得忘情,就变为苗语了。在艺术面前,人类的感情特别容易沟通。她那生动的表情和手势就是最好的翻译。

张老英在绘剪纸图样 老鱼拍摄
刘妹莎在绘画的时候,觉得马的形象不如龙好看,就将它改为了龙。当地苗人接受了,买下来绣在盛装上广为流传。剪纸艺人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一个地区的服饰文化走向,也导致了新的文化变迁。对于这种改变,初看把握不定,而多看几处之后,却不无忧心。一些地方苗族服饰的简化、集体审美的退化,也都与此有关。

姊妹节展示剪纸 老鱼拍摄
2018年姊妹节我再访姜文英,她说到剪纸花样在当下的情形。她说:“全套的,一套要剪半个月,一个花剪十件到二十件。现在摆摊卖一天,才卖出一套衣服的剪纸。为什么?有了复印机,她们几个人凑钱买一套。拿去复印了,一人拿一套回去。她们不说,但我一看她们绣出来的衣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现在还可以用机子剪。”这影响了剪纸艺人的生计。长此以往,会给民间剪纸艺术带来什么后果?非遗不是作品的展示,而是一种原生技艺的传承。如果用复印,用机剪,那就是产品,而不是非遗框架下的民间剪纸技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