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农民日报》聚焦贵州“村BA”:呼唤乡村文化自信

农民日报
1660526400
今天(8月15日),《农民日报》刊发新闻《“村BA”火出圈,呼唤乡村文化自信》,探索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原由。

露天球场、草根球队、球技业余、没有明星,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就这么“火”了。这个重重大山中进行的赛事热度超过了火热的三伏天,不仅引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呼朋引伴、登梯爬墙,更引得26个官方账号同步直播,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亿人次。国内外各方媒体频频点赞的同时,网友们给了它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

“在亚洲,最接近NBA的篮球比赛,不是CBA,而是‘村BA’。”网友的盛赞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对这一发端于乡野的体育赛事的偏爱,这也让我们不禁去叩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场乡村篮球赛吸引了城乡共同的关注?这场体育“盛宴”背后的深层逻辑,又能够为我们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怎样的启发?

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于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于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

这样的文化盛宴提醒着我们,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厚筑乡土的文化本体和主体性,凸显乡村文化自信,也要吸纳融合现代文明的分子和要素,体现新时代乡土文化的公共性和时代性,从而在碰撞和融合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才是“村BA”破圈背后的“流量密码”,也是这场“偶然走红”的乡村赛事为我们在乡村文化振兴路径上带来的宝贵启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着更强烈的需求,但是总体来看,这方面文化产品的供给还是偏少、偏散、偏弱。有些地方文化产品缺乏、形式单一,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有些地方看似文化搞得挺火,但主要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重心还是放在经济发展上;还有些地方,在文化建设中盲目照搬城市的做法,缺少自发生长的、能和本土联结的文化产品,多是浮光掠影,无法扎根……与城市相比,乡村在不少地方存在短板,而乡村文化建设更是短板中的短板,亟待补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建设体现着人的精气神、价值观,对乡村振兴起到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不能长期处于短板、配角、从属的地位。如果乡村自己的文化不能搞起来,只是把城市那一套移植过来,就不是真正的乡村文化振兴。贵州“村BA”的出圈让我们看到,乡土文化本身具有的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乡土烟火气中蕴含着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品格,一旦借助了现代科技的要素,搭乘上互联网的东风,乡村文化一样可以大火。做好自己的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就可以提升乡村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乡村文化?如何振兴?我们要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力,也要有更坚定的信心、决心和耐心。事实上,回望这些年火出圈的乡村文化盛事,或多或少都有着类似的特质。无论是此次风靡全网的篮球“村BA”,还是响彻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马兰花儿童合唱团、3年帮助超过4000名乡村足球女孩实现梦想的“追风计划”……都展示出乡村文化振兴特别的深度和广度,彰显了乡村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火的不仅是“村BA”等,更是提振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精气神。

听说“村BA”火了之后,也有不少地方准备向其学习,搞起当地的乡村体育赛事。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也不可盲目照搬。台盘村的“村BA”看起来是一炮走红,实则已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霜、三代人的积淀,并非短时之功。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火种,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特长,乡风乡俗、家规家训、农事技艺等,都是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是有滋有味的文化瑰宝。尊重文化的群众性,让乡村文化向着更加广阔、更有开创性的方向发展,每个地区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村BA”,从而让乡村文化尽快振兴起来、自信起来。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