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30日,毕节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上半年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情况。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盛君,副局长王昀劭分别就毕节市2025年上半年新型工业化推进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推进安排作了情况介绍。
发布会现场
今年来,在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毕节市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首要任务,全市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毕节市 2025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的工作方案》《推进上半年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全年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逐月回升、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4%,较一季度提升了4个百分点。
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盛君作情况介绍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省级“5+3”和市级“1+7+4”工作机制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今年来,推动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贵州九尊酒业年产一万吨酱香白酒项目等一批大体量项目开工建设,毕节高新区年产6000吨亚麻纺纱生产线项目、赫章县松林坡农业光伏项目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19.3%。
企业培育加快推进。强化上规入统指导,帮助拟入规企业解决入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跟踪企业成长情况,及时推进上规入统;上半年,推动22户工业企业上规入统,支撑上半年工业经济稳增长。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精准开展指导服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半年,推动4户企业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1户企业获省重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
开发区不断升级。不断优化布局,将全市开发区优化整合为8个,构建形成了“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先后完成8个省级开发区空间规划调整,促进开发区规划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全力壮大规模,推进要素向开发区集中、主体向开发区集聚、产业向开发区集群,目前全市8个开发区入驻工业企业709户,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6.2亿元,占全市比重达61.5%。积极争创示范,全市8个开发区中,获评省级重点开发区6个,省级绿色园区4个,织金经开区、纳雍经开区、威宁经开区分别被评为2024年全省招引合作、主导产业、绿色发展方面的单项示范开发区。
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坚持把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放在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的首位,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作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点,梯度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制造体系。上半年,培育市级绿色园区2户、绿色工厂8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户。
下半年,毕节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做大做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建设以磷煤化工为主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巩固提升优质烟酒产业,加快打造以轻纺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以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和装备制造为主的新兴产业,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立足煤炭资源优势,稳步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充分发挥我市煤炭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煤矿改造升级和大中型煤矿建设,加快构建风光水火储协同发展的电力格局。
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围绕“富矿精开”着力推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磷煤化工、铅锌采选冶及精深加工、铁矿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产业链。
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烟草行业稳定发展,壮大白酒包材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生态食品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贵州轻纺城建设,引导轻纺产业集聚发展。
抢抓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资源与产业耦合,加快构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不断补齐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
贵州台记者 黄蕴松 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