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这里正在讲述的是“党史中的贵州”。今天我们讲述绝境之中闯生路的乌蒙山回旋战。
1935年2月初到1935年9月,国民党军队对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围剿”。红二、红六军团为了策应对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支持,摆脱在湘鄂川黔苏区处于比较孤立的境地,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
1936年1月,按照中革军委的指示,为争取时间,速转黔西北,红二、红六军团以佯攻之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急速挺进。由于红二、红六军团进入黔西后向东北方面的行动过迟,未能抢先在敌万耀煌队伍到来之前占领黔、大、毕的东北战略要地三重堰等。同时,对于敌人的应战锐进估计不足,致使黔西、大定得而复失。失去了以黔、大、毕为基地继续扩大根据地的可能,加之敌四个纵队分途向毕节合围过来,敌我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鉴于此,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开会,分析当前形势,果断决定暂时放弃毕节,向安顺地区转移,争取在运动中拖敌疲惫,挫其锐气,歼其主力,以粉碎敌人的围攻,重回黔、大、毕或开辟新区。
2月27日,红军撤离毕节。红二军团各部沿毕威大道向七星关、赫章方向前进,红六军团赶到七星关与红二军团会合。为了争取席大明部与红军共同行动,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拟到席部做工作,在七星关涉水过河时,因身体疲惫不幸溺水牺牲。
红军撤离毕节后,敌万耀煌纵队即追至毕节。在红军向赫章、威宁方向前进期间,敌李觉、郭汝栋两个纵队,已抢先占领了水城、威宁,截断了红二、红六军团去安顺的道路。针对此种形势,3月2日,指挥部在赫章县野马川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兵力部署、所处地形以及乌蒙山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拟在赫章、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以机动灵活的行动与敌人回旋,选择有利战机,反击敌人。红军决定采取回旋战术,改向西北方向的奎香地区进行。
3月8日,红军突然从奎香返回,红四、红十七师在贺龙的率领下,在赫章以则河与追击而来的敌樊嵩甫纵队,激战12小时,歼敌600余人,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使敌不敢再轻易锐进,缓和了一下紧张的形势。随即红军二进奎香,向镇雄前进,拟从镇雄以南突破敌围,前往安顺。
3月12日,红四、红五、红六师在赫章与镇雄之间的哲庄坝等地区围剿敌万耀煌的十三师,歼敌300多人,俘敌4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敌王耀煌于乱军中溃逃。
这两次战斗虽获得胜利,但被敌人紧紧围困在镇雄、赫章及财神塘仅三十里的窄小区域。由于这一带山高林密,人烟稀少,部队给养非常困难,经常在缺粮断水中行军作战。加之乌蒙山区的气候恶劣,天气寒冷,山路狭窄,不便高速运动,而且很容易被敌人封锁。加上长时间的行军作战,指战员都很疲惫,掉队落伍的多。这是红二、红六军团自长征以来,处境最为险恶和困难的阶段,为尽快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兵分三路进入威宁县境,继续在恶劣的环境中与敌人周旋。
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辗转了近1个月。资料图片
从3月16日起,红军巧妙地选择了敌军防堵较为薄弱的转移路线,红二军团经威宁县境进入宣威县境之倘塘。红六军团从云南彝良洛泽河进入威宁县境,经高原、四方井、铁厂等地进入宣威的倘塘。
3月21日,两军团在倘塘会合。3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到达贵州盘县的亦资孔地区。至此,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用近一个月时间在乌蒙山机动灵活地迂回转战,基本上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由被动变为主动,胜利完成了这场艰难而复杂的回旋作战任务,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有生力量。
乌蒙山回旋战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的一次成功战例。
撰稿:颜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