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人才助推千年之变:产业革命“断穷业”!

动静原创贵州交通广播
1618988640
积分商场

 

因为敢“吃螃蟹”,张诚在思南当地成了名人。

思南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是主要的扶贫产业之一。2016年,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村民群体联合建立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起3000余平米的红薯食品厂,建设了一条红薯粉丝加工生产线。

由于设备落后,加上生产工艺、销售、管理等诸多原因,合作社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8年6月,在贵阳打拼多年的张诚决定回乡创业。深入调研后,他出资5000万元创办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从红薯选育、种植到淀粉加工、粉丝生产、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

2019年,佳里佳正式推出“陈薯”酸辣粉。2020年,“陈薯”酸辣粉发力省内市场,取得了年销售1000万桶的好成绩。

目前,佳里佳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能人大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红薯基地带动、产品加工增值、销售市场拓展、利润反馈农民的产业循环链,实现红薯种选育、种植、淀粉加工、生产粉丝(条、饼)、产品开发、销售、薯渣烘干利用等。

“有全产业链的支撑,现在我们车间每天桶装粉条(丝)产量可达30万桶。”佳里佳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张羽琴介绍,现在,公司酸辣粉的品种就达到了10余种,还相继开发了红薯粉条(丝)、土豆粉条(丝)、南瓜粉条(丝)、胡萝卜粉条(丝)、紫薯粉条(丝)等系列产品,销往各类超市、副食品批发市场。

两年多时间,张诚带着佳里佳公司把当地的生态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使红薯产业真正成为了当地振兴的优势产业。

“十三五”时期,贵州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2020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比2015年增长64.1%,水果产量增长187.1%,茶叶产量增长113.8%;“十三五”时期,贵州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正是因为越来越多“张诚”这样的人才加入,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源于一次考察,曾光秀发现了望谟有着得天独厚的板栗种植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曾光秀毅然选择望谟,并打造了“哆吉栗”板栗品牌。

望谟县板栗圆润饱满、口感香甜,但在以前却只能当作“野果”,采摘下来的板栗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曾光秀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方式,将板栗种植面积从10余万亩扩大到27.2万亩,亩均产量从200斤提升到800斤,单价从0.8元提升至3.5元,销售额从2000万增加到亿元,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贵州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入实施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产业导师培训工作。持续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助推乡村振兴。继续实施向基层一线倾斜的人事政策,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继续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基层一线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每年开展农民全员培训80万人次,到2025年累计培训400万人次。

记者

林佳艺

编辑

陈茜 李沁

责编

冀佳

编审

赵瑜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