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今天是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
这些丰富的内涵在现实中体现得并不复杂:
“食”与“祭”,两字而已。
人们上坟祭祖,总会准备好美食,拿来供奉祖先,并给亲友享用。血缘与家族的联系,在美食的分享中变得更为紧密。
与清明相伴的食物,青团。据考证最早始于唐代,作为供物使用,如今其祭祀意义逐渐弱化,变成了一般的时令小吃
作为节气,清明处在仲春与暮春之间,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和其他节气一样,清明有三侯。
初候,桐始华。意思是白桐花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驽。田鼠不见了,都回到了地下的洞中。
三候,虹始见。雨后的天空,终于能看见彩虹。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景色宜人。
清明节,我们追思先人,同时享受春景。追昔视今,是亲情的流动,也是生命的延续。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正值假期,出门与亲友一聚,感受春天的气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