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钉子”通俗地说,就是衡量地质年代的一把尺子,用来对比推断某个地质年代的全球标准地层剖面。
科学家将地球46亿年以来的地层单位,分为“宇、界、系、统、阶”5级,相应的时间单位就是“宙、代、纪、世、期”5个时期。其实每一个地质时代“金钉子”的选取很有讲究,要经过对全球相关时代地层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专家详细调查研究和按程序投票表决。可以说,一颗“金钉子”的成功获取,标志着一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地学研究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科联)以全票的表决结果,批准把全球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共同底界的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也就是“金钉子”建立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这是我国的第11颗“金钉子”,我国也成为全球“金钉子”最多的国家。而贵州这颗“金钉子”的出现,把界定全球寒武系第三统及第五阶的全球标准,牢牢固定在八郎村附近的乌溜—曾家崖剖面。从此,国际年代地层表里,寒武系第三统及第五阶,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它们分别被称为苗岭统、乌溜阶。
发现贵州这颗“金钉子”的研究团队由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领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8个单位18名专家组成。
贵州首枚“金钉子”的研究始于1983年,完成于2018年,历时36载之久。项目重要科学成果是在对全球该时段地质剖面系统研究和多门类化石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用三叶虫印度掘头虫的首次出现层位来定义全球寒武系第3统和第5阶共同底界的理论方案,先后高票淘汰了西班牙、英国、德国、俄罗斯等传统地学研究强国的竞争提案,解决了久悬未决的寒武系第3统及第5阶共同底界定义标准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全球唯一的理论指导方案,打破了过去被西方长期垄断的话语权;同时,项目对厚达200多米的乌溜-曾家崖剖面中进行厘米级精度的三叶虫化石采集,精准划定了定义标准印度掘头虫的首现层位,并接受了国际界线工作组的检验;项目研究成果显示,除三叶虫生物地层之外,还系统地开展了多学科攻关和国际联合研究,构建了全球寒武系第3统及第5阶剖面层型的标准和综合识别体系,为后续贵州潜在的第2颗金钉子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在贵州“金钉子”研究团队中,3位成员年愈八旬,赵元龙教授和彭进教授不幸身患癌症后,为了“金钉子”研究事业,一直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兴莲教授自1999年加入团队后,为“金钉子”研究也付出了她的整个青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兰天副教授和杨宇宁教授分别实现了Nature和Science正刊在贵州大学零的突破。研究团队全员都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校也起到了一定的典范作用。
贵州第1颗“金钉子”的发现,让团队多年的努力有所收获。目前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探测贵州潜在第2颗金钉子的工作。团队的另一个打算就是要把贵州的地层古生物学事业研究得更深、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