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987亩,其中田2282亩,旱地705亩,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名。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455户1835人,2014年来共识别贫困户119户399人,现已脱贫1l1户382人,贫困发生率为0.92%,剩余未脱贫的8户17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航拍腊恰畈村农业产业园
引进企业 带动就业
时下正是猕猴桃成熟采摘的季节,走进腊恰畈村农业产业园,只见集中连片的红心猕猴桃果实挂满枝头,个个圆润饱满,长势喜人。
腊恰畈村红心猕猴桃长势喜人
“以前这片坝区全是种杂稻,后来通过公司流转土地,从17年开始种植葡萄和猕猴桃,现在猕猴桃已经到了盛果期了,每亩可达到1000-1200斤,到8月中旬就可以上市,高的可以卖到15块一斤,中等的12元,最低都是8元,这样一来平均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 看着即将丰收的猕猴桃,腊恰畈村村支部副书记张军高兴地盘算着。
据介绍,2014年前,村里劳动力部分外出务工,大部分劳动力靠在家种田种地维持生活,经济收入低。为切实带动村民就业增收,2016年,腊恰畈村“借外力、发内力”,积极引进了贵州睿亿丰有限责任公司,兴建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
目前,该产业园充分发挥农业“聚宝盆”效应,已建成精品水果种植基地1300多亩,其中精品葡萄500亩,红心猕猴桃450亩,翠冠梨280亩,沃柑100亩。周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到种植基地务工实现增收,公司每年支付村民务工工资130万余元,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转租金64万元。
发展产业 促农增收
为丰富群众“菜篮子”,鼓足村民“钱袋子”,2018年5月,腊恰畈村成立了年年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建联社为引领,结合本村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利用荒芜多年的闲置土地,打造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原生态生活体验区、种养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还充分激发返乡青年、致富能手“内生动力”,积极发展肉牛养殖、精品蔬菜水果种植,引导村民就近务工、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之前在外面务工,由于身体好,干不了重活,工资也不高,回家来搞产业,能脱贫还能照顾好家庭,每天去基地务工,还能挣80块零花钱呢。”大有镇腊恰畈村村民夏志根说。
腊恰畈村荷塘美景
村民夏志根由于患有长期慢性病,一直在外打临工维持生济。2017年因病致贫的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在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他通过一边在产业基地务工,一边发展肉牛养殖,不仅摆脱苦日子,还过上了好日子,实现了从贫困户到产业户的华丽转身。
“当前,我们见效的精品水果产业就有1328亩,葡萄和猕猴桃是主打产业,除此之外,我们老百姓还栽种了黄桃、青翠李、西瓜、杨梅、柿子等水果,一年四季可以说是水果不断,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 大有镇腊恰畈村村支部书记张能贵介绍。
目前,在村支两委和创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腊恰贩村充分依托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了杂稻制种120亩,青翠李150亩,并逐步加大了肉牛养殖、鱼塘养鱼、林下中药材等产业实施,一张农民富、产业强的乡村振兴“产业网”正全面铺开。
腊恰畈村美丽的农家庭院
党建引领 改善民生
如今,走进腊恰贩村,只见到处高楼林立,美丽的农家庭院别具一格,到处一片田地富饶、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村里通村公路和组组通已全部完成硬化,群众饮水安全有保障,所有农田区域均修通了灌溉沟渠,家家户户全部实现了教育、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村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腊恰畈村现有党员44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在基层党建方面,腊恰贩村坚持党支部对全村经济社会事务的统一领导,切实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体党员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谋思路、出实招,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中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带领团结群众创业致富。
腊恰畈村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蒙古庄园”山庄一角
2014年以来,腊恰畈村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万元,投入农业产业扶持资金约370万元,全村村容寨貌得到有力改善,民生福祉得到全面提升,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好”基础党组织、省级卫生文明村寨等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以来,我们村主要是以产业发展为主,通过精品水果种植带动我们老百姓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下一步我们要把产业扶持好,在水果品质和产量上做文章,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并将精品水果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把我们村打造成真正的鱼米之乡、水果天堂”。谈到未来打算,张能贵信心满怀。
通讯员 唐鹏 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