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贵州的“鸟纹玉璜”,在古代竟可“呼风唤雨”?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59408720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1959年,上海文管会拨交给开馆不久的贵州省博物馆一件文物。是一件玉器,直径10.3厘米,内径3.1厘米,厚0.21厘米。2005年编辑出版的《贵州文物精华》一书中,将其定名为“夔纹玉璜”,文物说明:“半圆弧形。二面刻对应夔纹,两端各有一穿孔。玉色灰褐,有土斑痕,形制和纹饰古朴,属商代之物。”《说文》释:“夔(kuí),神也,如龙一足。”这种传说中似龙似蛇的动物,形态多为一角,一足,张口,尾上卷。这件玉器笔者未见过实物,不过从书中照片看,纹饰并不像“夔纹”,反而很像左右对称的两只鸟,鸟嘴、鸟眼、鸟翅和鸟爪清晰可见。既然这件文物是从上海拨交来的,笔者又专门请教了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胡嘉麟老师,得到肯定的答复。因此这件玉器定名为“鸟纹玉璜”,可能更为准确些。

夔纹玉璜 商 贵州省博物馆藏(图片来源:贵州文物精华)

玉璜是一种弧形玉器,在早期汉文化典籍中,多记载为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西周儒家经典《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东汉经学家郑玄对此注解:“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意思是“璜”为半圆形,状如“半璧”。“玄璜”即黑色玉璜,往往“象冬闭藏”,和北方缺少阳光的冬天有关。“地上无物,唯天半见”,则暗示玉璜象形天际的某种弧状物。贵州最近雨多,雨过天晴,大地清新,彩虹就出来了。彩虹正是天际的“某种”弧状物,早期古人不明白这是一种太阳照射水滴形成的物理现象,认为“虹”为神物,同降雨有关,“虹”的甲骨文,就如一条拱腰的双首龙形。而玉璜的形态又酷似彩虹,因此古人便将二者联系起来。最著名的,为东晋史学家干宝《搜神记》中记载,孔子修制完成《春秋》和《孝经》后,斋戒告备于天,时天乃“赤气如虹,自上而下,化为玉璜”。因此,玉璜常常被古人作为一种求雨的祭祀礼器,特别是雕饰双龙纹的玉璜,龙本身就象征呼风唤雨,二者合一,更可彰显威力。

玉璜上的鸟纹线描图。鸟嘴、鸟眼、鸟翅和鸟爪清晰可见

尽管史料中玉璜和虹崇拜有关,但根据现代的考古发掘,玉璜并不起源于古人对虹的崇拜。古玉中,玉玦是最古老的装饰玉器,玉璜时间略晚,最早发现于距今7000年前浙江东北部的宁绍平原。普遍的观点认为,早期的玉璜其实就是从玉玦演变而来。玉玦作为古人耳饰,开缺口的目的,是为了卡在耳上,防止掉落。在人类生产生活进程不断加快后,为防止丢失,也为佩戴方便,同时减少掉下摔坏的风险,便在玉玦两端或上方钻孔,佩挂在胸前,形成玉璜。2010年,兴义市万屯镇老坟山墓地出土了几件玉璜,其中25号墓出土一件,整体素面,外径5厘米,两端钻孔。这件玉璜从整体形态看,与玉玦非常相似,从横截面看,也相差无几,只是开口略大。如果大胆猜测,极有可能是古人在制作玉玦缺口时失败,从而改为利用,制造了一件玉璜。

玉璜 汉 兴义市万屯镇老坟山25号墓出土(拍摄:丁萍)

西周以后,玉璜的开口逐渐变大,璜体弧度则慢慢变缓。从半璧发展到只有璧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使用功能则从礼器走下神坛,转为佩饰和随葬品。2000年,赫章县可乐遗址312号墓出土两件秦汉时期的玉璜,灰绿色。一件略窄,直径3厘米,宽0.7厘米,璜身出一条形廓,其中一端有两个钻孔。另一件略胖,直径4.2厘米,宽1厘米,两端均只有一个钻孔。两件璜体均较薄,0.15厘米左右,经检测,材质为透闪石玉。这种材质在我国的来源主要为辽宁岫岩、新疆和青海。据考古发掘报告,两件玉璜出土时平放于死者胸颈部位置,相对组成一个圆形,因此基本可以确定,两件玉璜为墓主人项饰佩玉。

玉璜(出廓) 战国-西汉 赫章可乐遗址312号墓出土

玉璜 战国-西汉 赫章可乐遗址312号墓出土

玉璜作为佩饰,既可单一佩戴,也经常作为组佩玉饰的主要构件。数量越多,墓主人的权力和身份等级就越高。成组玉佩一般为皇家贵族专用,贵族们不用从事生产,讲究“节步、美身、备德”,即佩戴者步调缓慢,并且有节奏,以免玉佩相互撞击,发出不协调的杂音,充分体现雍容有礼的贵族形象。“璜”的初字为“黄帝”的“黄”。相传黄帝战胜炎帝,便在衣服上装饰组佩玉饰,借以表明不再大动干戈,注重与民的休养生息。而据郭沫若考证,“黄帝”的“黄”,即为“古玉佩之象形”。

芮国墓地出土的七联璜玉组佩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两件玉器,一件是“和氏璧”,另一件是“夏后璜”。《山海经》对古代帝王佩戴玉器的唯一记录,便是这件可为之发动战争的“夏后璜”。这件被誉为“宝之至也”的玉璜什么模样,至今无从知晓。不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春秋时期晋国和芮国墓地的考古发掘,却让我们得以一睹古代玉璜的巅峰之作。到了战国,群雄并起,礼崩乐坏,玉璜的形制、特别是纹饰变得复杂而怪异。汉晋时期,玉璜的发展中规中矩,并多用于装饰官服。唐宋以后,玉璜渐渐消亡,玉锁、玉牌等新式玉佩饰品取而代之。明清时期,玉璜便基本消失不用了。喜欢收藏的乾隆皇帝,也只能拿着一块汉代玉璜,吟诗感叹:“穿孔居然在,谁当罥(juàn)系施。”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孔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