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 | 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降刀”,如今安在?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00146300
积分商场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提升之前,抗战专题部分的最后一件展品,是一把日军将官佩刀。佩刀分为刀和鞘两部分。刀长101厘米,钢质刀身,微弧,中间起脊,近脊处开有血槽。刀刃锋利,侧锋刀尖。刀格为椭圆形,镂空铜镀金。为防止刀从柄部脱落,刀条根部加有方形刀鎺,中开圆孔。刀柄用鲛鱼皮包裹,两端用目钉固定。柄较长,可供双手持握,两侧嵌铜质镀金樱花图案,称为目贯。柄上用皮条编成菱形纹缠绕,称为柄卷,使刀更利于握持。刀首钻嵌雕花圆孔,孔上悬铜穗环,环上系刀穗。刀鞘为木质,外包蛇皮,上有三道加固箍,箍上挂环,称为挂穿,便于战刀悬挂。鞘两端饰铜质镀金箍套。据军博展陈研究部刘中刚老师《冈村宁次佩刀》一文,鞘首铜套刻有铭文,一面刻“273913番”,另一面刻“实用新案特许”。此外,与战刀同时展出的还有用于装刀的长方体木盒,盒身饰褐色油漆,其上刻有文字,记载了重要史实,即“日本投降代表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把,谨呈委员长蒋、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时呈交的战刀(来源:军博官网)

关于冈村这把“降刀”的来源,军博介绍: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作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特派代表,主持受降仪式,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将冈村的佩刀,恭敬地双手捧呈何应钦,表示侵华日军向中国正式无条件缴械投降。至于这把“降刀”如何成为军博馆藏文物,军博介绍: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并在总统府缴获了这把战刀。刀柄及护手两侧,各有日本皇花,为铜镀金。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兵器陈列室将其送交军博收藏。

关于这把冈村“降刀”,引发很多争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这把刀从形制看,比较像日军1934年开始配发的“九四式”将校军刀。按照常理,冈村佩刀应该为1938年开始配发的“九八式”将校军刀。第二,刀鎺上的圆孔用于装嵌家族家徽,而冈村家族仅是旗本武士,远远达不到日本拥有家徽的家族级别。第三,刀穗2010年笔者拍摄时是白色,现军博官网照片显示为红色(估计后配),但都不对,按照冈村大将的级别,刀穗应该为金色。其实,根据刀鞘铭文,也能证实这把刀不太可能是1945年冈村上缴的“降刀”。铭文“273913番”,很多人误以为是日军番号,其实不然,这是日本的“发明专利登记号”,铭文“实用新案特许”,“实用新案”指以实用为目的的小发明。“特许”指比较重要的发明。笔者通过在日本特许厅(类似我国的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这把刀的发明专利登记号,得知这把刀申请专利的时间是1958年。

2010年3月拍摄军博展出的冈村降刀,刀穗是白色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受降仪式上,无论是日军总司令官冈村,还是总参谋长小林,都没有缴械献刀的仪式。原因在《中字第十七号备忘录》有记载:“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规定。日军代表正式投降时,不得佩带军刀。凡日军所有军刀,均应与其他武器一律收缴。正式投降后,日军即不得再行佩带。以上规定,在中国战区一律适用”。《冈村宁次回忆录》也有记载:“9月7日,王武参谋来访今井武夫参谋副长,当询其9月9日签字仪式,是采取总司令官携带军刀入场,然后向对方呈交的形式,还是采取不带刀入场的形式时,对方回答,采取不带刀入场的形式,小林总参谋长等也参加了协商。”冈村的回忆有瑕疵,其实正式受降仪式前,陆军总部专门成立了“南京前进指挥所”和日军接洽,由副参谋长冷欣担任所长,因此负责联系接洽的是冷欣中将,王武只是负责翻译。那冈村没有带刀进入投降会场,受降仪式上自然就没有缴械献刀,那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冈村这把“降刀”存在呢?答案是有。

受降仪式定在9点,日方代表的车辆到达投降地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时间是8﹕45,随即由中方翻译王武引导,进入专为日方安排的休息室。8﹕52,日方投降代表又在军训部次长王俊引导下,进入投降会场。满打满算,日方在休息室的时间有7分钟。据冷欣《参加抗战到目睹日军投降》一书回忆,关于日军降将佩刀问题,中方商议的最后结果,是允许日方带刀到休息室,再将佩刀解下交出。冷欣回忆了三个人佩刀的去向,按照对等原则,冈村的佩刀,交给陆总司令何应钦。小林的佩刀,交给陆总参谋长萧毅肃。今井的佩刀,则是交给冷欣自己。关于“降刀”,冈村自己也有回忆,其同年11月8日的日记记载:“今天将各自所持军刀、手枪及望远镜,集中交给中国方面”。现在问题来了,按照冷欣回忆,冈村是在9月9日投降当天在休息室交出佩刀,而冈村的回忆,则是11月8日由日方集中交出。

“南京前进指挥所”冷欣所长

两个回忆,笔者倾向冈村。原因有三。第一,南京受降,日军投降代表留下众多影像,从下车,到休息室,再到步入会场,会场上,步出会场,上车离开,没有一张带有佩刀。第二,引导日方代表进入休息室的是翻译王武,领他们出来参加仪式的是王俊中将,冷欣并未到休息室,而是在仪式会场。第三,冈村投降后半年的日记,非常详细,几乎每天都有,相对可信。但无论是哪天交出佩刀,通过上述两人回忆,都说明“降刀”的确存在。既然存在,军博那把又不是,那“降刀”到底在哪里呢?

冈村脱帽进入投降会场,没有佩刀

台北市中正区贵阳路上,有一座“国军历史文物馆”,文物馆共3层,其中一楼有4个展室。101室为“志清堂”,即蒋介石的展厅,102室为特展室,配合实施不定期展览,103室为“应钦堂”,由何应钦生前将所属私人物品捐出,成立的一个专门陈列室。在103室,陈列有一把“抗战胜利日军冈村宁次大将降刀”,文物说明:“日本无条件投降,于南京举行受降典礼,时任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本政府签署降书,佩刀由何应钦将军接收。”这把“降刀”同样受到广泛质疑,原因是刀柄和刀身共刻5头精美的狮子,是一把北洋时期典型的中国五狮刀。根据1920年2月29日国务总理靳云鹏颁布的《大总统公布颁给狮刀规则令》第四条规定:“四狮刀至六狮刀,发交陆军部颁给上级官佐。”冈村怎么会使用一把中国上级官佐的军刀作为佩刀。因此,台北“应钦堂”展出的这把佩刀,显然也不应该是冈村的佩刀。

台北“国军历史文物馆”陈列的“抗战胜利日军冈村宁次大将降刀”

标牌

《冈村宁次回忆录》记载,日本投降后,冈村多次致电何应钦,就日本军民如何安全集中乘船回国、尽量多带粮食等事宜进行协商,大多得到何应钦同意,唯独“允许指挥官携带刀剑返回日本”这一条,被何应钦拒绝。日本投降后,冈村领衔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改为“善后总联络部”,其中拥有佩刀的将军官佐不下百人,这些将军官佐恐怕每人还不止一把刀,除了本人的佩刀,大概率会有一些曾在中国战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军刀。这些军刀在11月8日被打包集中交给何应钦领衔的陆军总部之后,随即被陆总人员当成战利品分享。笔者猜测,由于上缴军刀太多,搞混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日本投降前冈村宁次的佩刀。照片仅能看见刀柄,但和台北“国军历史文物馆”展出的五狮刀完全不同

冈村在日记中还回忆了一件事。原文为:“据说我交出的军刀,后来何应钦将他赠送给美国‘MRA运动’的创始人李普曼博士(现多翻译为布克曼),该博士作为和平象征用以装饰自己的住宅。”“MRA运动”即臭名昭著的“道德重整运动”,何应钦自1947年赴加拿大参加“世界道德重整大会”起,就致力投身这项“运动”,和该组织创始人布克曼联系密切,因此何应钦送其一把象征战利品的军刀,并非没有可能。这样看来,在日军1945年11月8日集中上缴的军刀中,极有可能是陆总人员挑选了几把做工精湛的军刀,作为冈村的“降刀”交给何应钦。何应钦又根据这些刀的不同尺寸,安排人员制作了有纪念意义的刀盒。其中一些,也许送给了重要的关系人,剩下这把全身镶金的“五狮刀”,则连同自己其他物品,一道捐交台北“国军历史文物馆”陈列展览。而解放军当初攻克南京,在总统府发现缴获的,可能是装刀的刀盒。

何应钦与布克曼留影

今天,我们寻找冈村的“降刀”,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不管怎么说,日本战败投降,是铁的事实。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