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在希望的田野上——新蒲新区农业发展之路

1605438600
积分商场

近年来,新蒲新区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以促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为着力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做出了系列大文章。

夯实农业基本盘

金秋十月,太阳洒在永乐镇官田坝区100亩的稻田里,风吹在每一穗稻谷上,泛着金黄色的谷浪,在平坦的坝区上,收割机的轰鸣声,仿佛奏响了丰收的乐章。

 

“货车要加把劲,不然要拖收割机的后腿了,这个收割机在20分钟的时间里就能收获1000斤水稻。”驻村干部颜家发站在田坎边上,眼睛总是朝着收割水稻和装运水稻的方向,欣慰地看着优质水稻颗粒归仓。

 

2019年6月,官田村集中连片633.9亩土地规划成为新蒲新区的官田坝区,坝区的成立,意味着单位亩产产量要高,群众得到的收益得更大。早在2017年,官田村就在试种精选优质水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有机水稻认证。2020年,官田坝区抓住了大面积种植优质水稻的机遇,坝区内遵义茅官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贵州金粟禾园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种植管理和销售上牵线搭桥,打通了水稻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在种植中,我们不使用化肥农药,全过程生态无污染种植,等到稻谷收获完成,我们再经过深加工,优中选优做成有机商品米,今年我们有机米的产量为7万多斤,市场上的最高单价为28.6元一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永乐镇官田村党支部书记杨琴说:“下一步我们着力将坝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商品稻种植面积从100亩增加到400亩,以官田坝区为引领,带动周边群众加入到我们的商品水稻种植中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年份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20年,新蒲新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粮,不断加大农业科技、资金、人才要素保障力度,保障群众“菜篮子、米袋子”和“钱袋子”,始终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2020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夏粮3万亩、秋粮21万亩。

特色产业惠民生

眼下,三渡镇双河村100亩贡菜苗翠绿欲滴,三渡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袁代云穿梭在育苗大棚之间,指导就近务工的10余位村民为贡菜完成最后的梳苗工序。袁代云看着贡菜苗笑着说:“希望贡菜也能像莲白一样,去往香港。”袁代云所说的莲白去香港,是今年初通过与遵义正兴隆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将双河村的100余吨莲花白出售到了香港,实现了三渡蔬菜进入香港市场的第一步。

今年,双河村种植有机蔬菜1000亩,高粱1100亩,辣椒1000亩,食用平菇、木耳共15万棒,分别与正兴隆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黔辣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仁怀市文中酒业等酒厂签订了售价保底订单种植合同,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值,形成了高效农业产业格局。双河村人均收入将达8000元。

与双河村仅一步之遥的柳田村,除了蔬菜,还有大闸蟹、黄桃等特色产业。柳田村党支部书记李高明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蔬菜可以一年四季都在泥土里‘唱戏’,而黄桃和大闸蟹,就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有收获,如何在收获期算好收入账,是柳田村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

 

柳田村种植了30多亩黄桃树,柳田村村支两委通过提前谋划黄桃认领,每年以一株200元的价格找到“主人”,到了黄桃成熟期,一整株树上的黄桃都是“主人”的,通过认领模式,黄桃在柳田成为了“甜蜜桃”“致富桃”。2020年,柳田村通过黄桃认领、发展大闸蟹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7万元。

如今,三渡镇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各村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除此之外,永乐镇的辣椒、新舟镇的花椒、喇叭镇的八月瓜、虾子镇的蔬菜等各具特色,新蒲新区各地的主、特产业在农业这座大观园里已经实现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格局。

 

上下齐心谋发展

“早上从坝区刚采摘好的蔬菜,下午就出现在了社区直营店的货架上,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蒲新区高品质的蔬菜,真的是太新鲜了。”9月中旬,新蒲新区第一个坝区农产品直营点进驻新蒲街道办红星社区,每天能买到新鲜平价的蔬菜,得到居民周女士及很多住户的一致夸赞。

 

“有了坝区农产品直营点,让农产品从菜园子直达市民菜篮子,实现让农户多赚一点、让市民少花一点,村合作社留存一点。”虾子镇南坪村党总支书记霍永波说。

今年初,虾子镇基本完成了南坪坝区和青山坝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坝区农业产量的增量,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发展模式,企业负责收购农产品、合作社衔接企业与农户、农户一心一意抓生产,坝区农业的产销融合形成了最大合力,建立了农户、合作社与公司之间共享共赢、统筹兼顾的新型关系。目前,虾子镇已种植蔬菜1万余亩,亩产值近万元。

近年来,新蒲新区把发展坝区产业作为振兴乡村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措施来抓,围绕“四新一高”理念,坚持“六看”标准,严格落实“坝长制”,按照“一坝一策”原则,深入推广高效栽培模式,聚焦市场、精准选准产业品种,抓好坝区、山区产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及长效产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新蒲新区紧紧围绕辣椒、蔬菜、中药材、“稻+”等重点产业,推广轮作套种、综合种养、循环种养等优良组合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超8万亩。

 “2020年,新区预计农业总产值将达38.36亿元,增速7.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8元,增速10%。”新蒲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肖成进介绍,“我们充分依托主城区市场优势,强化企事业单位的产销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新菜入新’,推动‘新菜入遵’,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积极抢占外域市场,推动新区有机生态蔬菜进入重庆、广东、上海、深圳、香港等高端大型商超,达到‘新菜出山’,让新区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卖出好口碑。”

全媒体记者:周才竣

编辑:李佳旭、邓祁

审核:杨韬

监制:李英华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