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10年教育经费累计支出1452.71亿元,遵义市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17213710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遵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市教育体育战线上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改革激情,推动遵义教育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夯基筑台 蓄势聚能

教育优先垒出新高度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面对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热切期盼,遵义始终秉承“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为教育改革夯基筑台。

教育优先发展,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遵义市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教育工委,将各地学校党组织关系由乡镇转隶到教育工委或教育局党委(党组),建立党委、政府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制度,推进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工作,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更加完善。

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课

教育优先发展还体现在发展规划优先。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建设“贵州创一流、西南走前列、全国有影响”教育强市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多次以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深改委会议等高规格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编制并执行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遵义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遵义市把落实教育财政支出逐年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的“两个只增不减”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2013至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累计支出1452.7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1.07%;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69.65亿元,比2013年的76.78亿元增长92.87亿元,年平均增速为8.25%,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优先必然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遵义市率先在全省推出教师队伍大培养、大培训、大提升工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养培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向好向优发展;率先在全省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提出教育人才引进的若干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培养一批具备示范、指导、辐射功能的专家型教育教学人才。

从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到财力人力的有力保障,遵义以教育为先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蓄足改革动力。

育人为本 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取得新成就

遵义市于2017年以来大力实施“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市中小学遴选创建市级示范学校22所,分批次培养了1700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成为遵义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创建了“长征课堂”“娄山大讲堂”“思泉讲习堂”“三线讲堂”等学习平台和“彩虹文化”“红医文化”等育人机制,推进党建和思政融合;在大中小幼不同学段开设“红色思政微课堂”并在多家主流媒体平台展播,打开了全市学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播州区六小开展象棋课后服务

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领导联系指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持续推动落实市、县两级领导联系指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率先设立“遵义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中心”,组建“遵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市广大教师守好课堂主阵地,用心铸魂育人。发挥红色资源禀赋,以“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开展校馆合作共建“红色思政大课堂”,着力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遵义市把“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作为立足点,以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作为研究方向,在研学实践中找准传承红色基因的切入点、着力点,每年举办红色研学作品征集、红色研学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挖掘整合各区域红色文化等特色教育资源,从更高站位、更宏大视野创新了红色基因的形式载体,开发了“遵义红”研学精品课程及三色研学精品线路,研学成果获得贵州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并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成果在省内外部分地区进行推广。

直面难题 改革创新

教育体系展现新面貌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涉险滩、动真格、啃“硬骨头”。面对教育改革“深水区”的挑战,遵义主动作为,找准突破口,以全面深化改革促根本变化。

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公布实施,直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过重负担问题,带来一场教育系统的革新。“双减”开展以来,针对实际,遵义市创建“1+1+N”三段式课后服务模式,升级城乡教育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全市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6个,入选《贵州改革工作动态》案例5个,获评全省优秀改革案例1个,获贵州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个,评选“双减”星级示范学校59所。

在遵义市第一中学生物综合实验室里,教师带着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不断改革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年,遵义市聚焦科学素养,持续开展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测评工作,逐渐完善“六大金字塔”工作体系,全面实施“五片区赛”选拔制度,初步搭建起市县镇校四级展示平台。每年组织“明日之星”科创系列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累计获国际奖5项、全国奖450余项、省级奖3800余项,居全省榜首。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升教学效率,改革教学形式,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摆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2020年获批国家级信息化教育实验区后,遵义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合,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初步探索构建起了“精准化预习、精准化备课、精准化授课、精准化作业、精准化检测、精准化对策”六大精准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让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体教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的理念变革和战略趋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2021年9月,遵义市整合教育、体育职能职责,成立了市、县两级教育体育局,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发挥优势推动资源双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人才双培养、注重特色推进项目双培育、结果导向实现成效双提升。

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均位列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近三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实现逐年下降0.5个百分点。心理危机预警等级学生大幅度减少,“良好”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竞技水平全面提升——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遵义市取得3金2银2铜的好成绩;在全省运动会和学生运动会上,遵义代表团均取得优异成绩。

后备人才全面加强——2021年以来,全市输送至省队集训220人次,24人成为省队正式运动员。10人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2024年国家板球集训队选拔和试训。

校园足球成果显现——近年来,共获全省各类足球比赛冠军33次、亚军41次。全市进入校园足球夏令营全省总营最佳阵容124人、全国总营最佳阵容9人,入选校园足球国家队2人。3人入选中国足球U16少年队,1人登上中超职业赛场,多人登上中甲赛场,1人曾随习近平总书记访德,1人入选中国国家男子(U18)足球队,1人入选中国足协“雏凤计划”西部女子足球队。2020年至今,全市共有166余名同学通过足球高水平运动员选拔、单招和统招的方式,被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录取。遵义市2022年被全国校足办明确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市教体局2023年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遵义市2024年获批教育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

除了体教融合,以美育浸润行动,劳动育人工程为载体,遵义市还着力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美术、音乐)展演活动、劳动技能竞赛活动,依托各类平台开足开齐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开设种植、烹饪、手工、园艺等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观看智能机器狗表演

改革,让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迸发出澎湃动力,教育体系展现新的面貌。通过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实现“有园上”“入好园”;义务教育从“两基”、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率动态清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9.82%;率先在全省试点中考制度改革,高中招生工作焕然一新,全市省级示范高中占比居全省第一,全市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逐年提升;以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为主的“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得到教育部经验转发;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转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优化调整职业院校专业,形成“一县一特”“一校一专”的专业品牌格局。

全媒记者:石影

编辑

杨云婷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