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消息
3月27日至28日
十大考古终评会在北京举行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揭晓
在见证“十大考古”诞生的同时
也让我们一起了解
考古背后的“科技范儿”
↓↓↓
3D打印技术为文物量身裁衣
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就使用了“黑科技”3D打印技术,使用3D扫描仪将文物及其周边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然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再利用这个打印出的石膏模型制作贴合严密、保护性强的硅胶保护套。
工作人员把硅胶“外衣”分段,一件一件附在文物表面,使用套箱的方式提取文物,对文物起到最佳保护作用。
分子考古研究解锁古DNA的秘密
古DNA是指残存在古代生物遗骸(如化石、亚化石、博物馆收藏标本、考古学与法医学标本等)中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
△甘肃白石崖溶洞遗址古DNA分析沉积物样品的采样资料图片。
分子考古研究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古代人类和动植物DNA的提取、扩增和测序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人类起源与迁徙、农业起源、家养动物驯化等考古学重大问题。
文物也用“护肤品”
“深层清洁、涂抹护肤品、医疗美容”……这些皮肤护理手段,对于漆画修复,也同样适用。
这是一副明嘉靖年间的棺椁,上面有一幅需要修复的漆画,一起来看修复过程→
1、消灭霉菌
漆画表面的霉菌可以靠擦拭防霉药剂来消除,但想深入内里,就要通过打针了。将针扎进椁板里,除霉剂会顺着输液管进入“机体”,将木头里的霉菌清除。
2、修复破损漆皮
漆皮很薄,而且十分干燥,一触即碎。要修复,就要先把它变软。科学家们选择了PEG(聚乙二醇),这是护肤品中一种重要的保湿剂。不过,要用到漆皮上,工序有点复杂。
首先漆皮得泡,其次是清洗,然后泡到回软剂里,之后用有机玻璃板夹住并封起来,最后将掉落的300多块漆皮逐一贴回去。
△经过“医美”,这幅漆画又恢复了“美貌”。
“人造皮肤”修复丝绸
2021年,山西太原出土了一套腐朽严重的丝绸套装,怎样将它修复如初呢?研究员们想到了“人造皮肤”——丝素蛋白。
蚕丝与人体的氨基酸含量比较接近,其中的丝素蛋白可以用来为烧伤病人制造“人造皮肤”。
△丝绸文物埋藏在地下,蛋白质成分不断降解,造成了微观层面的断裂。
研究员从新丝中提取了健康、年轻的氨基酸,制备成溶液,均匀地喷洒在丝绸文物糟朽的部位。在交联助剂的帮助下,年轻的氨基酸就能帮助补齐老丝缺损处的营养。就像给骨骼补钙,让它重新变得坚固。
△修复后,研究员发现,这件衣服的人物纹样十分特别,古典审美在丝绸上熠熠生光。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
在考古与文物修复工作中应用
丰富多样的历史信息被发掘出来
也为我们讲述了
更多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