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遵义高新区坚持以挤进“产业链”、融入“供应链”、服务“生活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推黔北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压铸车间,记者看到,一块块铝锭经过压铸、打磨、焊接等诸多工序,摇身一变成为电机外壳组件。作为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精密制造及特种合金材料研发生产企业,今年以来,来自成渝地区的订单数量已占总订单的三分之一。就在7月,企业与中国长安下属成都子公司合作研发的电机壳系列样品已获通过,即将投入批量生产,仅这一个项目就可带来3000多万元收入。
“项目从设计到加工、制造到交样,我们团队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全部完成。正式投产后每月产量要达到2500套左右。到12月份,保证生产4万套左右。”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刘贵海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为应对越来越多的订单,企业在播州区成立了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厂房主体已完工,建成后将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体化铸造汽车轮毂、前后座舱、电池托盘等,助推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
“我们具有原材料资源优势,省委提到了‘富矿精开’,这对本土企业是很大的激励,我们将在铝制品及铝制品加工领域,深入跟各高校合作,完善产业配套,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刘贵海说。
欧阳阿强是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引入的战略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新任董事长,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三分之一的市场在西南地区。他从事投资多年,一直在寻找新能源汽车行业合作伙伴,遵义不仅有资源和技术优势,更有背靠成渝经济圈的区位优势,这让他毅然选择与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强强联合。
“我们作为深圳的投资方来合作,主要是为企业赋能。贵州各级政府对企业很重视,基本上每周都有政府部门上门对接,咨询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像我从深圳过来,这样周到的服务和营商环境,我觉得很好,很欣慰。”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阿强这样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企业顺利生产出10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机外壳、电池箱体和电控箱体、汽车轮毂等产品,预计今年产值超一亿元。此外,企业还投入设备采购资金2000多万元,新购进压铸机、加工中心等设备,届时生产线将增加到三条。
“围绕融入成渝,我们首先要做好企业对接。西南地区本身是中国压铸比较大的市场。其次我们将加大投资,从七月份开始,公司生产已满负荷运转,新设备也在陆续定制完成,对于完成下半年的产值,我们很有信心!”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阿强高兴地说。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自主创新实力。在遵义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新一代电机控制器。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大脑”,更加智能的控制器,不仅能实现车辆精准操控,还能让电池和电机发挥出充足的实力。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物流车电机控制器,相比前几代产品,我们对结构和生产工艺都进行了优化。运行起来更加稳定,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遵义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表面贴装技术工程师赵杨说。
从广东深圳到遵义高新区,在“广东研发+贵州制造”模式加持下,遵义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紧盯”行业前沿技术,历经9年时间发展,已成长为专门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商用车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可年产30万套新能源驱动系统。
截至目前,企业生产的驱动系统已累计配套新能源汽车超30万辆,创造产值约16亿元。今年,企业还投产了新生产线,并开拓了东南亚市场,实现对外贸易额零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融入成渝经济圈和市场需求,持续加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创新力度。不断挖掘市场潜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全力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遵义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詹仕超这样说。
近年来,遵义高新区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了产业门类较为齐全、链条相对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遵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去年以来,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现高新技术企业达69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2023年完成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电机、电控、充电桩等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2亿元。
“按照融入成渝经济圈工作部署,遵义高新区将充分发挥遵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以提升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地为目标,围绕长安汽车 赛力斯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配套需求,深挖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加快融入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助力遵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遵义高新区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蔡胜这样说。
全媒记者:谭波 周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