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图文直播 | 201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新闻发布会

动静原创
1599028620
积分商场

多彩贵州网记者:科技奖励制度如何助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科技奖励制度是省委省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鲜明的科技创新“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我省自2001年设立省科学技术奖,经过多年发展,科技奖励已经成为我省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不止,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秀科技成就。关键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持续改革,不断完善“五大奖”体系。我省在2001年设立省科学技术奖时只设置了最高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后增设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并将国际合作奖修改为科技合作奖。2017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我省根据国家改革精神,再次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后,增设了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并将原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合并到科学技术进步奖中。改革后的奖项设置能更好地服务于我省长远发展战略,对于增强我省发展内生动力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增加推荐渠道,扩大奖励范围。将原由行政部门下达推荐指标、科技人员申请报奖、单位筛选推荐的报奖方式改为实行单位或专家推荐,不限奖种和数量。通过这项改革,拓宽了推荐渠道,为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三是定标评审,持续提升奖励质量。所谓定标,指的是省科学技术奖成果评价有一整套严格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每一个奖种有各自不同的评价指标。比如,在科技进步奖成果转化类的评审指标中,除了考量技术创新程度、技术指标的先进程度、技术成果应用程度和转化程度外,加大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权重指标。下一步,我们将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构建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适应我省情的科技奖励体系,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人民网记者: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有哪些亮点?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贵州省科技厅区域创新成果处处长熊庆:2019年度获奖的科技成果,较好体现了科技创新价值导向,更加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着力源头创新。2019年度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107个获奖成果中,自然科学奖获奖32项,占比29.9%,较2018年度提升了18.5%。说明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加,我省在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有了一定积累和沉淀,原始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二是聚焦“三大战略”及民生福祉,创新成果多点开花。2019年度获奖成果中,54项成果瞄准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占比50.5%;46项成果紧扣十大工业产业,占比43.0%;36项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建设,占比33.6%。较2018年,分别提升了54.3%、39.4%、38.5%。可以说,获奖成果更加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所需,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使技术更加贴近群众、创新真正造福人民。三是企业获奖比例有所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显现。从获奖单位中企业参与度分析,2019年度的获奖单位中,28家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在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中,企业占比达到38.5%,较2018年度提升了12%。说明近2年来我省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四是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创新生力军。从获奖者年龄结构上看,2019年获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44.2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47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1.2岁和2.8岁。显示出青年科技人才正逐步成长为全省科研的骨干力量,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贵州日报记者: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具有什么积极意义?

  贵州省科技厅区域创新成果处处长熊庆:科技奖励是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有力杠杆,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和组织给予表彰奖励,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激情,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有利于科技发展助力我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省科技奖励大会是我省科技界的一大盛事。自2001年我省设立省科学技术奖以来,我省参照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规格已先后7次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连续多年重奖科技英雄,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深切关怀。

即将召开的科技奖励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抓科技创新的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心,传递了鲜明的创新导向、价值导向、绩效导向,也是对全省科技创新重大标志性成果的一次集大成展示。

消费日报记者:能否简要介绍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中的典型科技成果?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这个问题应该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今天我们请来了2019年度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的2位获得者——贵州科学院周少奇教授和贵州大学陈肖虎教授,也请来了部分一、二等奖的获奖代表。大家可参考我们发放的《201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部分项目简介》,会后,就感兴趣的获奖人物和获奖成果向到场的获奖代表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有哪些亮点?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贵州省科技厅区域创新成果处处长熊庆:2019年度获奖的科技成果,较好体现了科技创新价值导向,更加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着力源头创新。2019年度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107个获奖成果中,自然科学奖获奖32项,占比29.9%,较2018年度提升了18.5%。说明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加,我省在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有了一定积累和沉淀,原始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二是聚焦“三大战略”及民生福祉,创新成果多点开花。2019年度获奖成果中,54项成果瞄准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占比50.5%;46项成果紧扣十大工业产业,占比43.0%;36项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建设,占比33.6%。较2018年,分别提升了54.3%、39.4%、38.5%。可以说,获奖成果更加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所需,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使技术更加贴近群众、创新真正造福人民。三是企业获奖比例有所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显现。从获奖单位中企业参与度分析,2019年度的获奖单位中,28家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在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中,企业占比达到38.5%,较2018年度提升了12%。说明近2年来我省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四是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创新生力军。从获奖者年龄结构上看,2019年获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44.2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47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1.2岁和2.8岁。显示出青年科技人才正逐步成长为全省科研的骨干力量,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最后,衷心的感谢大家对贵州省科技奖励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继续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为建设特色科技强省,支撑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谢谢大家!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此外,值得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还有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得情况:贵州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宋宝安院士牵头完成的防治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新农药新制剂的研制及应用项目及由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清华大学参与完成的湿法磷酸高值化与清洁生产的微化工技术及应用项目,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省自 2014 年以来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再度获奖,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同一年度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极端环境特种电机系统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及遵义医科大学参与完成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也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陈肖虎教授,长期耕耘于我省教学科研一线,首创了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工艺,解决了原料浓度低导致氧化反应时间长的工业"瓶颈”难题,使缺碘的贵州成为了我国化工医药行业重要的原料碘供应大省。他本人曾先后两次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2019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周少奇教授,是2013年、2017年、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他从东部发达省份来到我省扎根,针对污水治理的关键瓶颈问题,率先提出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原创理论,在城市及农村污水、河道湖泊污染治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工程示范推广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为促进我省环保技术进步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 201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成为我省第二位何梁何利奖获得者。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2019年度奖励的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三大奖”107个项目的获奖单位中,77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28家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在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中,企业占比达到38.5%,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现。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到59.6%,显示出中青年科技人员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19年度的262家获奖单位中,省外参与单位68家,占26%;620名获奖人员中,省外人员93人,占15%,体现了我们充分利用省内和省外两种创新资源,形成了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机制。

科学技术奖励不仅是我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和创新活力的展现,更是一面旗帜,奖的是来之不易的科技成果,励的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为的是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良好氛围,树的是科技人员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榜样。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在面向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比如,“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创伤微创治疗创新技术体系的构建及临床应用”、“颅内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精准治疗体系暨病灶周围继发性脑损伤机制”、“贵州特色地产药材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与创新应用”等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无不将其创新的宗旨落脚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上。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在重大科学发现方面:32项成果获得省自然科学奖,占比近30%,说明我省涌现了一批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方面的先进成果,表明我省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比如: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背景与过程”,针对陆内成矿背景和过程这一科学难题,开展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关系、成矿系统时空结构和巨量金属成矿过程、覆盖区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华南陆内成矿理论,丰富了全球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指导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方面:54项成果来自大扶贫、大数据和大生态领域,占比超50%,彰显了科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比如,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稻田绿色种养与生态控害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针对水稻生育期长,化肥施用量大、氮肥促进害虫增多、农田面源污染大、水稻产值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国家存在粮食危机的隐患,开展养殖动物和种植功能植物对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害协同的机理等相关研究,提出了农药减施措施,针对我国各稻区进行“稻+蛙”等技术模式的组装集成,形成基于种养新模式的稻田生态控害系统关键技术体系,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突出。46项获奖成果紧扣十大工业产业,显示出创新成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同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获奖成果“高端海绵钛生产技术及其大型化成套装备开发”项目,针对我国缺乏稳定的航空航天等用高端海绵钛原料与保障体系,国外的技术壁垒等问题,研发高端海绵钛生产技术及其大型化成套装备,实现高端钛材的国产化,替代进口,促进了电子、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制造业发展,解决了国家战略重点工程配套材料缺乏问题。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2019年度奖励的科技成果,是对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生动描绘,集中反映了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同步小康、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

在聚焦重大科技需求方面:比如,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FAST台址开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及推广”,针对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台址开挖系统建造过程中面临开挖中心多参数优选与精确定位、台址综合防洪涝治理、溶塌混合体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等三大关键技术难题,由我省企业牵头,联合国家院所、知名高校历时7年进行关键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利用大型岩溶洼地建造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难题。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2019年度共评出贵州省科学技术奖111项。授予贵州科学院周少奇教授、贵州大学陈肖虎教授省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背景与过程”等2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西南喀斯特区大气沉降物质来源解析与环境效应研究”等9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生物信息中代谢网络流量化的理论和应用创新”等21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控制性工程水温原型观测技术” 1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三种外生菌根菌创新培育及高效应用” 1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稻田绿色种养与生态控害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9项成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面向高效数据服务的智慧专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9项成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遵义朝天椒新品种遵辣1号的选育与应用”等45项成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予卫钢、刘杰2位外籍专家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二是严格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通过大比例聘请省外专家,最大程度保证回避制度的落实。初评阶段,全面实行了省外同行专家网络评审。2019年度所有送审项目按学科方向分为42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按7名专家配置,共294名专家全部从省外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复评阶段,我厅与兄弟省市科技厅(局)建立起专家共享机制,从其专家库中随机抽取80%以上专家,与我省历年来的部分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组成各奖种评审委员会。总评阶段,省奖励评审委员会由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其中省外专家占1/3)和综合行政部门的领导组成,其人选按照学科覆盖、一线专家、重点回避的原则提出,并报省政府同意。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情况。依据《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科技奖励评审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即:发布通知--单位或专家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公示--初评--奖种评审委员会复评--奖励评审委员会总评--评审结果公示--异议处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授奖。2019年5月,我厅发布《关于201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专家推荐参与评奖项目230项。经形式审查,对合格的209项予以受理,并进入评审环节。整个评审工作按流程进行。在总评工作开展前,将初评、复评等前期工作情况及总评方案向分管省领导专题报告。重要节点确保过程留痕,可追溯可复查。评审组织工作由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对全流程,特别是初评、复评、总评等重要环节进行监管,由厅相关业务处室依法、依规组织推进。涉及评审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及专家均签订保密协议。截止目前,没有收到任何对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实质性举报或反映。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党和国家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省科技奖励工作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精神,对原《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为《奖励办法》)以及《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为《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完善,并分别于201810月和201812月由省人民政府及省科技厅对外公开发布。修订后的《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充分体现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向,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调整了奖种设置。现省科学技术奖包括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科学技术合作奖,相较2018年之前的奖项增设了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原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合并到科学技术进步奖中。改革后的省科学技术奖在奖项设置上保持了与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对应,更为科学合理。二是调整了奖励等级比例。现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分为一、二、三3个等级,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2项,一等奖、二等奖总数不超过40项,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120项。相较2018年之前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不超过4项,一等奖、二等奖总数不超过20项,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80项,高等级奖特别是一等奖数量占比增大。三是提高了奖金标准。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从50万元大幅增加为100万元;现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金数额分别为: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10万元,三等奖5万元,相较2018年之前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奖金数额8万元、5万元、3万元也有所提高。四是改革了推荐方式。将原由行政部门下达推荐指标、科技人员申请报奖、单位筛选推荐的报奖方式改为实行单位或专家推荐,不限奖种和数量。五是完善了评审机制。设立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和各奖种评审委员会,优化评审程序。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在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前夕与大家见面。首先,我谨代表省科技厅向与会的新闻界的朋友、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贵州科技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已经省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正式印发。今天,我将就我省科学技术奖励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

今天(9月2日)15:00,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将于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一楼第五会议室召开“201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将出席发布。

记者

曾紫琪

编辑

曾紫琪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