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动静专访丨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打造中国-东盟高质量人文交流示范高地

动静原创
169353834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发起者和主力军,贵州大学自2008年首届交流周举办以来,主、承、协办100多项系列活动,邀请中外嘉宾近万人次,累计培养东盟国家留学生5500多人次。贵州大学如何借助平台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动静记者专访了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

动静记者田婷婷:您如何看待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教育国际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呢?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作为中国-东盟政府间唯一以教育为主题的交流合作平台,交流周始终秉持初心,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东盟国家间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疏通了贵州与东盟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等教育合作的渠道,是一个“汇聚开放资源、展示开放形象、提升开放实效的大舞台”,是世界了解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 李建军

动静记者田婷婷:贵州大学作为省内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教育国际交流中有着怎样的发展成效?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近年来,贵州大学依托交流周平台,在教育国际交流取得实质性佳绩。学校目前与4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95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其中与东盟国家70多所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建立友好关系作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1引智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教育援外项目、澜湄专项基金项目等,培训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人员3000余人次,向世界消除贫困输出贵州减贫智慧。学校精化中心丹麦籍专家安德斯(RIISAGER ANDERS)荣获2022年“中国政府友谊奖”。作为中国— 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发起者和主力军,贵州大学聚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周边外交战略,致力打造中国-东盟高质量人文交流示范高地。

动静记者田婷婷:借助交流周平台,接下来,贵州大学在教育国际交流中还有哪些新举措呢?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国际化水平一直是我们学校一个短板。从地缘上来讲,它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没有地域上的优势,恰恰东盟教育周突破了“三不沿”,创造了一个品牌。今年的论坛很有意思,吸引了一些特约观察员国、伙伴国,西班牙加盟,美国加盟,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东盟,不仅仅是“一带一路”,它辐射到了几大洲,合作的深度广度都有新的突破。

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贵州大学坚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为重点,以合作办学为突破方向,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科研国际协同创新,做“优”人文国际交流,做“强”学术国际合作,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接下来,贵州大学将继续发挥学校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影响力,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契机和重要平台,依托植物保护、化学生物学、动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优势学科,建设中国—东盟对外开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国—东盟来华留学重要目的地,打造“留学贵大”品牌,加强科技人才领域国际交流。这是贵州大学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路径之一。

动静记者田婷婷:您如何看待贵州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对此,有怎样的建议呢?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贵州走国际合作交流,必须要走特色之路。我们可以结合东盟国家一一最典型的山地农业。贵州大学在农学方面有绝对优势,我们在东盟国家推广水稻、在非洲和巴基斯坦推广集约化滴灌技术,很符合当地的国情,契合合作国的需求,我觉得这是可以走出新的领域的。我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个方面,以更宽领域的交流拓展教育科技国际合作渠道。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创新资源,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手段、创新合作形式,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开放合作层次,深化科学技术、教育文化、金融贸易等多领域合作,共同努力,同向而行,实现共通共享共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以更深层次的合作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要落实创新驱动,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领域国际交流,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的聚才作用,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外科学家们强强联手,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科研攻关。

第三个方面,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就是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以科研国际化带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载体。大力构建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拓宽海外引才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人才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外国专家服务,让国际人才即便身处复杂的国际环境也能更好发挥所长。

记者

田婷婷 谢鑫 石垚

编辑

范洋

责编

朱彬

编排

飞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