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落下帷幕。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中,此次论坛注定留下不一般的印记。今年,参与论坛的各国政要与前政要的数量为历届之最,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之多、国际组织之多、院士专家学者之多、关注绿色发展的企业和城镇之多、中外媒体之多,均充分体现了国际国内对于论坛的高度关注与支持。
从“绿色发展市长论坛”到“十四五”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题论坛,从“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到“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主题论坛……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叙事,还具有宏阔的国际视野,展现出了论坛该有的分量和影响力。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我们越发意识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这个论坛也为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动力支撑。
透视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可深切感受到“贵州经验”和中国担当。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这是老天爷赐予贵州的优势,但是贵州能够实现“森林覆盖率达61.5%,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则相当不容易,没有贵州人的努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就无从谈起。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优良生态环境这个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巩固好,堪称“贵州经验”。
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过去10年,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大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的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从中很容易得出结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中华大地正在进行一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全球看中国,中国看贵州,人们能够感受到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有强大决心的,更是有坚实行动的!
透视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可深切感受到时代潮流和人类智慧。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怎么办?国际社会共生共存,惟有携起手来,才能渡过危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要使命就是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共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应该说,此次论坛成果看,这一目的达到了。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国际社会有责任顺应时代潮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有作为;也有智慧找到最佳方案,并努力推动方案落地。具体而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团结有力量,合作是出路。正如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在论坛闭幕式上所称,当今世界面临着三重挑战,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污染日益增多,我们必须阻止和扭转这些趋势,这对创造未来生态文明的条件至关重要。
一言以蔽之,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过去是这样,未来还会这样,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国际社会勠力同心,行动起来,我们的地球家园将变得宜居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