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一到,息烽县物流分拣中心的包裹自动分拣系统准时启动。息烽县商务局党组成员杨忠华对这条新投入运行的分拣系统,显得格外关注。
离县城不远的立碑村,清晨的宁静,也逐渐被人们的忙碌打破。
2011年,在外务工的黄琪、何娇夫妇夫妻俩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淘宝店,那时候的立碑村,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庄。
黄琪说,他们之前在外省工作的时候,想吃点家乡的一些土特产却买不到。他们了解这个商机以后就回来自己开了个网店。
夫妻俩的淘宝店开张后,主要销售贵州农特产品,由于不熟悉电商销售模式,一开始收入并不乐观。
“人才、产品、物流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三只拦路虎,息烽县围绕这三方面展开了相关的服务和支持,引进了‘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培训基地落户息烽。”息烽县商务局党组成员杨忠华介绍道。
经过培训,黄琪夫妻俩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电商知识,淘宝店铺每个月的收入也随之突破了1万元。
凭借 “中国数谷”的大数据优势,贵州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大平台助力大扶贫,“黔货出山”的道路越走越宽。
在这条日益畅通的大道上,立碑村也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2017年,立碑村网络零售额突破1070万元,成为贵州首个“淘宝村”。
2018年,立碑村网络零售额突破3800万元业绩,成为贵州电商扶贫的样本。这一年11月,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到访立碑村,对村中的电商平台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时,他讲起了自己的见闻:“贵州在五年内将贫困率从30%降到了8%,减贫的两个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是淘宝村形式的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各国在进博会的讨论和交流,让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有消除贫困、享受发展的平等机会。”
小小的立碑村,是贵州依托大数据纵深推进脱贫攻坚的缩影。目前,全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71个,2019年电商销商农产品10.75亿元,省内电商企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1.53万个,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550万人次。
飞速传递的信息,奔忙流动的包裹,凝聚着贵州人民走向广阔世界的热切与坚定,这片山川土地的明天,也将沿着一条条独具特色的脱贫大道,迈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