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0时起,坐落在贵州平塘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向全世界征集观测申请,引发中央、省、州各大媒体聚焦报道。
31日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推特账号发布“Today China offically opened the FAST,world's largest single-dish and most sensitive radio telescope,providing its research facilities to the world.”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推特账号截图
华春莹在推特账号上用英文发布内容大意为:“今天中国向世界开放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向世界提供其研究设施。”
新华社、经济日报报道:世界上曾有两只“天眼”,更早的那只天眼已于去年退役。那是美国天眼Arecibo,即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1963年建成。在“中国天眼”FAST于2016年9月建成前,阿雷西博曾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全世界天文学家利用它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2020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确认,Arecibo的平台一夜之间坍塌,彻底结束了57年的观测寿命。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垂暮的阿雷西博坍塌后,青春的FAST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眼”,它将帮助全球科学家更深层次地探索宇宙的奥秘。“中国天眼”对全球天文学家的正式开放,将给世界天文学界提供更多的观测条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朝气蓬勃的“中国天眼”
3月31日0时起,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7月20日公布评审结果,8月开始安排观测时间。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望穿百亿光年。自2020年1月11日对国内开放运行以来,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已发现300余颗脉冲星,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繁星照映“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向世界全面开放,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充分合作的理念。在开放合作中,中国的科学重器,将更好地发挥效能,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
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中国天眼”的开放,是中国更全面、更深入对外开放的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