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前文说了贵州出土的几只陶狗,毕节双树村汉墓出土的那只比较呆萌,尽管于心不忍,但笔者还是猜测其属古人庖厨食用的“肉犬”。据《毕节文物志》记载,与这只“肉犬”同时出土的,还有9件体型较小的陶人俑,并且其中一件相对比较奇怪。记录为:“将军俑,右手持器,左手绕蛇,高约0.4米,形象威武,气势庄严。”因该俑残损严重,笔者未能见到俑身,仅见“俑头”。主要特征为瞪目凸眼,眉形下弧,双耳如扇形展开。因头顶有破损,故原始头式不详。最奇怪的是鼻下仿佛吊有一环,环下饰一长条形饰物。文物志将之定名为“将军俑”的原因,估计是因其仪表周正且手持武器。但如何解释“将军”鼻下装饰的长条形饰物呢?
东汉镇墓俑,毕节双树村汉墓出土
无独有偶,据省考古所胡昌国老师执笔的《贵州黔西县汉墓的发掘》一文,在黔西县罗布垮的30号墓和33号墓,出土了两件类似的陶俑,报告称之为镇墓俑。33号墓出土的陶俑呈站姿,通高 42.8厘米。头顶三个犄角,双眉夸张,拱成弧形。高鼻凸目,双耳穿孔。身着拖地长衫,腰间饰宽幅腰带。右手执斧于胸,左手执蛇头于口部,蛇身于俑颈部环绕一周,蛇尾沿左胸垂于腰间。30号墓出土的陶俑同样呈站姿,通高38厘米,形制和样式与33号墓那件基本相同,只是左手未握蛇(也可能是蛇已破损无存)。两件陶俑最大的特点,就是鼻下同样装饰有长条形饰物,直垂腰间。同毕节双树村汉墓出土的“将军俑”不同,这两件镇墓俑鼻下长条形饰物比较明显,系从俑嘴中吐出的长舌。如此一对比,“将军俑”高鼻下疑似“吊环”的东西,其实是陶俑的口部。其下长条形饰物,显然系口中吐出之长舌。故此俑并非“将军”,而是一件镇墓俑。
东汉镇墓俑,黔西县罗布垮33号墓出土
东汉镇墓俑,黔西县罗布垮30号墓出土
所谓镇墓,即古人在墓葬中制造一种形象恐怖怪诞的人或兽,用于护佑死者的墓葬,使其亡魂得到安宁,避免遭受阴间野鬼的侵扰。贵州这几件镇墓俑共有的“凸目,右手持器,左手持蛇,口吐长舌”等特征,也并非巧合,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早在战国早期,在湖北、湖南楚文化的墓葬中,就出现了一些造型奇特的“吐舌”怪兽,多为木刻,秦灭楚后逐渐消失。大约两百年后的东汉初年,巴蜀地区独立发展形成一支镇墓兽类型(是否和楚墓中的“吐舌”怪兽相关联,尚存争议),多为陶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口吐长舌”。初期为坐姿兽形,东汉晚期逐步发展为站姿人形,因此今天称之为镇墓俑。又据《中国古代镇墓神物》记载:“较早接近人形的镇墓兽,出现于汉晋时期,其突出特点是躯体面容为人形,口吐长舌或头插鹿角,持蛇,直立或作跪坐状”。据福建博物院宾娟老师《吐舌状镇墓兽及其文化意义的探讨》一文统计,和贵州这三件类似的人形立姿吐舌镇墓俑,目前全国出土约30余件,以蜀地最盛,巴地次之。现在问题来了,这种独特的造型,反映了巴蜀地区哪些文化内涵呢?
镇墓俑大多头顶双角或多角,系源于雄性动物(多指鹿)的犄角,是力量的象征。其“凸目大耳”的特征,也颇好理解。《华阳国志》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位于巴蜀文化核心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就是纵目立耳的“千里眼、顺风耳”形象,两者文化内涵有一脉相承之态。镇墓俑右手执斧钺等兵器,同样比较好理解。东汉张衡在《东京赋》和《西京赋》中,分别记载有“方相秉钺,巫觋(xí)操茢(liè)”和“蚩尤秉钺,奋鬣(liè)被般”,意思就是方相氏和蚩尤这两位民间信仰的神,手执斧钺,身披虎皮熊衣,驱除厉鬼。巴蜀地区巫鬼盛行,因此镇墓俑手执斧钺,与二神目的相同,就是驱鬼镇墓。巴蜀地区多蛇,先秦古籍《山海经》就载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典故。蛇有剧毒,爱藏于地下洞穴,又天然具有一种神秘、邪恶、巫蛊之性,古人深畏之。因此镇墓俑被塑造为“玩蛇于股掌间”之泰然自若的形象,借以表达对鬼蛇怪兽超强的控制能力和支配冥界的力量。黔西县罗布垮33号墓出土的镇墓俑,自然从容将蛇头置于口、蛇身绕于颈的形象,似乎还可以在今天东南亚国家耍蛇艺人身上找到一些影子。
巴蜀地区出土的东汉镇墓俑
镇墓俑最显著的特征当然是“口吐长舌”,但目前为止,学界对此还无明确定论。佛教三十二相之“广长舌相”,有“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的记录,意思是佛伸出长舌,便能把脸盖住。即指佛语诚实,不打妄语。但佛教传入巴蜀地区的时间至少为东汉晚期,此时吐舌镇墓俑已经处于兴盛期,故时间不符。有学者据《说文》载:“土,吐也,能吐生万物者也”,认为口吐长舌即象征地生万物,寓意重生,但这种解释欠缺说服力。化繁为简,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了文章《无常》,刻画了一个叫“无常”的鬼,文中提到在昏暗的“阴司间”有一只吊死鬼,即自缢而死者,其特征就是口吐长舌。在童年时代的想象中,这是一种极为恐怖的具象。因此古人塑造镇墓俑口吐长舌的特征,也许就只是想简单表达恐吓之意。
有意思的是,相对巴蜀地区獠牙外露、貌凶面恶的镇墓俑,贵州出土的三件尽管也口吐长舌,但明显缺乏恐怖感,尤其是毕节双树村汉墓出土的这件,甚至仪表还颇为周正,不仅吓不到我们的小朋友(今天正好六一儿童节),还长期被误会为是位“将军”。除此之外,此前一直认为双树村汉墓的埋葬时间是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现根据出土的这件吐舌镇墓俑,可判断该墓为东汉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