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动静声音︱从王璜生的珠江溯源记,追寻3300多公里行走的意义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25398860

37年前,还是广东“小城文青”的王璜生和好友李毅从汕头出发,历经72天,行程3300多公里后,抵达位于云南马雄山的珠江源头。37年前后,一场“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1·巡回展”踏上新征程,自广西,过云南,迂回贵州,已于7月3日在贵州美术馆与公众正式见面。

该展以九万多字的日记、数十卷的黑白胶卷以及大量的速写和水墨写生为基本素材,再现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1984年对珠江溯源的一次精神孤旅。循着艺术家的追忆和再现,一起去感受当年那场行走的意义。

从王璜生的珠江溯源记,追寻3300多公里行走的意义

从王璜生的珠江溯源记,追寻3300多公里行走的意义

00:00 / -

“这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幅平面作品。但是实质上,这幅画背后告诉我们的其实是一种行为……”走进展厅,一幅铺展在背景墙上长30米、高3.6米的巨大画作格外引人注目。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骆丽君驻足观赏,陷入沉思。

 王璜生新作《骑走》

“王璜生老师用丰富的线条组成了这个画面,这里边有很多隐含和象征的意义。从他早期的一些作品,一直到最近的这幅作品,从这个展览可以感知到他思想之中的变化。”骆丽君表示。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骆丽君

这幅混合着行为、拓印、书写、影像的《骑走》,线条交错,墨点泼洒,肌理感明显,正是艺术家为巡展贵州所作。王璜生以自行车骑行的方式,在巨大的宣纸上用水墨重新演绎1984年那次刻骨铭心的精神孤旅。

“当年,我们骑自行车一到贵州就觉得艰难,实在骑不动了。我记得有一天光是推车就推了9个小时才到山顶上,然后看见晚上住的地方还在脚底下。印象特别深,我就想创作一张跟自行车有关的作品。”王璜生回忆。

依托于37年前王璜生在珠江溯源旅途中留下的真实印痕,此次展览为观众带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故地寻访和精神漫游。策展人管郁达介绍,“王璜生他们当年在骑行中,沿途画画、写生、摄影,记录下大量自然环境、人物状态与民俗风貌。这部分作品此次展出大概200多件。再一个就是文献。37年前的行走,他们完成了9万多字的日记,后来构成了《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这本书。此次展览是通过这些文本和不同的叙事方式,来重构一种关于珠江流域的历史和文化的记忆,这种记忆带有艺术家的阐释和重塑的意愿在里面。”

记者采访管郁达

漫步展厅,一幅幅水墨写生和大量影像图片、文献等内容丰富的作品映入眼帘,年代感十足的民族村寨、木质结构建筑、牛马市场、石拱桥等再度浮现,生动演绎1984年的黔地风貌。

37年前的骑行出走,以及2020年王璜生重返珠江源的行动,共同形成了本次巡回展的基础。王璜生表示,随着展览从桂入滇、由滇返黔的迂回路线,《珠江源植物图志》《远方与河》《骑走》等系列作品应运而生,形成了历史与当下、理想与现实,生命与记忆的对话。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

“三十多年前的贵州也好,三十多年前的珠江流域也好,跟现在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它们之间的同与不同,饶有意味。从我的绘画、摄影、文字当中,可以让公众体会到时代的变化,文化艺术还有我们的生活都在变化。”

据了解,此次展览还将在贵州师范大学、也闲书局等举办相关学术活动,然后继续巡至广州、深圳等地,并在最后一站可能回到珠江源头。贵州站的展期将持续至8月5号,市民可前往贵州美术馆三楼展厅免费观展。

(图片部分来自王璜生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记者 | 

陈思思

编辑 | 

谢磊 苏丹

责编 | 

胡涛

编审 |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