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村里到镇上没有桥,村民进出只能靠船,存在安全隐患。”赤水市复兴镇凉水村村主任王茂盛说。
凉水村共有2.1万亩竹林,因为道路不通,资源无法转化为财富。2015年,该村到复兴镇的大桥修通后,随即掀起农村公路的建设热潮。到2020年,全村有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126公里,其中96公里已经硬化。
竹子沿着公路运出大山,竹产业成为凉水村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2020年,竹子销量达1.4万吨,竹产业综合收入840万元。仅此一项就带动人均年增收2854元,2020年,该村人均收入达1.4万元。
“‘十四五’期间,全村还将修建18条约53公里的公路。这些路修好后,将极大推动竹产业、养殖业、食用菌种植等的发展。”王茂盛说。
△ 赤水乡村路(汪奕坤 摄)
“十三五”以来,赤水市共计投资48.3亿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全市公路里程达5665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18公里,实现了100%的建制村、村民组通水泥(沥青)路,实现了行政村通客运车向村民组通客运车迈进,大力推动双向物流运输配送服务,为“黔货出山”“网货下乡”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支持。
依托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完善、品质提升,赤水市大力推动“依路兴农、依路兴旅”的发展之路、强市之路,为该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支撑。
旺隆镇鸭岭村村民如今的好日子,同样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赤水至桐梓、赤水至习水两条县道绕鸭岭村而过。同时,鸭岭村大力推动通组路、产业路、连户路的建设,全村已修建22.5公里的产业路,2019年实现组组通公路。
依托交通设施的完善,近年来,鸭岭村聚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2019年,鸭岭村被评为贵州省10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遵义市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 金钗石斛花(张浪 摄)
“目前,我们村形成了以竹产业、金钗石斛、精品水果、澳洲坚果、三角梅为主的5大产业。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鸭岭村村总支书记张明富说。
近年来,赤水市大力强化交通对旅游的支撑、保障作用,扎实推动交通+旅游的一体化发展之路,“以路兴旅”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助推器”。
赤水市围绕著名旅游景区、景点,打造“美丽农村路”世界自然遗产观光旅游示范带。对复兴—两河口—宝源—大同—天台—旺隆—葫市—官渡—石堡共159公里的公路实施品质提升改造,为游客打造出一条便捷通畅的旅游环线。
△ 赤水乡村路(汪奕坤 摄)
“以路兴旅”构建赤水市快进慢游系统,打造全域旅游、全景赤水。截至2019年,全市建成4A级景区5个,发展宾馆酒店648家、农家乐150家。2020年,该市接待游客13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亿元。
建好了公路,如何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近年来,赤水市健全管理机构,市级设公路养护中心,16个乡镇(街道)、90个村设交通服务(养护)站,做到办公场地、人员、设施、经费“四落实”;全面推行路长制,确保了路路有人管、路路有人护、路路有人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