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贵州出土的汉代指环,有简有繁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7214456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东汉著名学者卫宏编撰的《汉官旧仪》中,有“宫人御幸,赐银指环”的记录。意思是汉代皇帝的后宫嫔妃众多,皇帝要宠幸谁,便叫女官赐银指环。若嫔妃们身体不适,就会戴上金指环“回避”。简单地说,指环就是当时宫女戴在手上的一个记号,因此也称“手记”。不过,从考古发掘看,汉代指环和琉璃耳珰一样,主要流行在中原的南北及周边地区,中原地区反而出土较少,作用也不是典籍中说的“手记”,就是单纯美观手指的一种装饰。

贵州出土的汉代指环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素圈型,一种是扁环带戒面型,还有一种是镶嵌型,材质则分为金、银、铜,以第一种银质素圈型最多。1987年,兴仁县雨樟镇交乐14号汉墓出土几件,均为比较典型的素圈银指环,圆环形,直径为2厘米。环为封闭式,无开口,环体较扁,厚0.15厘米,截面为椭圆形。这种常见的封闭式环形素面银指环,也曾于1975年交乐松林坡5号墓出土一件,直径1.7厘米。不过其圆环上带有比较清晰的凸棱,截面则为方形,因此看上去要“饱满”一些。

银指环 交乐14号汉墓出土

银指环 交乐松林坡5号汉墓出土

第二种是扁环带戒面型。据《贵州安顺宁谷发现东汉墓》一文,1971年3月,宁谷公社第五生产队一个叫“乱岩”的地方,发现一座石室墓,出土四件扁条环状金指环,直径2厘米,其中一件环之一侧作成条状宽面,这是贵州首次发现汉代金指环。同墓还发现三件细条状环圈银指环,其中两件环之一侧作成瓣叶状宽面,直径1.9厘米。因未见实物,故考古报告描述的环之一侧呈“条状宽面”或“瓣叶状宽面”,猜测可能是带有纹饰的“戒面”。戒面比较明显的指环,交乐松林坡5号墓也出土有一件,国家三级文物,其戒面呈内凹圆形,第一感觉原始状态应该镶嵌有珠宝玉石之类,但仔细观察发现,戒面整体非常光滑,珠宝玉石根本无法镶嵌上去。类似这种带有圆形戒面的指环,广西合浦县九只岭汉墓曾经出土两枚金的,直径分别为1.9厘米和1.3厘米。广州越秀区龙生岗汉墓也曾出土这种金指环,直径1.6厘米。只不过这些戒面均不是内凹,而是外凸。因此猜测交乐汉墓出土的这种指环,可能是受到两广地区的影响。

银指环 交乐松林坡5号汉墓出土

金指环 广西合浦县九只岭汉墓出土

第三类为镶嵌型,贵州出土非常少。据《贵州黔西县汉墓发掘简报》记录,1972年3月,在黔西县林泉区12号和16号汉墓,共计出土铜指环3枚,银指环7枚,多数为素面,封闭式圆环形,直径在1.8-2厘米之间。其中16号墓出土的一枚铜指环,带有扁平戒面,其上镶珠一颗,具体材质不详。数年前,黔西南州博物馆在云贵交界的黄泥河流域征集到一枚类似铜指环,直径为2.5厘米,环边最宽0.4厘米,其上装饰一周花瓣纹。戒面为铜瓣包裹成圆形,镶嵌琉璃珠(残)一颗。2000年,毕节赫章可乐308号乙类土著墓葬,还出土了一种对戒面直接进行铸造纹饰的铜指环,从外形看也可归为镶嵌类。环径2.3-2.7厘米,环边宽0.3-0.5厘米。戒面外凸呈圆形,戒面径1.7厘米,装饰九瓣菊花纹。考古报告称,出土时佩戴于逝者左手。这类指环明显区别于交乐、宁谷出土的指环,感觉繁缛不简约,地方特色比较浓烈。文化类型与南方的两广地区也不太一样,总体感觉受西部地区影响多一些。

铜指环 黄泥河流域征集

铜指环 赫章可乐308号乙类土著墓葬出土

东汉末年曹操的主簿繁钦,写有一首《定情诗》,诗中提到一男子邂逅一女子,大献殷勤,便“约指一双银”,即赠送女子一对银指环。这大概是指环从单纯的宫女“手记”饰品,发展到男女爱情信物较早的一个记载。其实,指环作为男女定情之物的风俗,多数学者认为来源于西方。《晋书》在记载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时,明确描述当地娶妻风俗为“指环为聘”。隋唐以来,指环作为爱情的象征便基本定型,大量反映男女情爱的诗词中出现指环一词。如隋代歌伎丁六娘的“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唐人王氏妇的“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北宋陆游祖父陆佃的“指环寻伴玉箫圆”等等。指环称为戒指,是元代以后的事情,关汉卿杂剧《望江亭中秋切》中,权贵杨衙内要纳改嫁的寡妇谭记儿为妾,便为其打一只“戒指儿”。但戒指这种称呼在之后很长时间并未流行,从明清大量诗歌中便可以发现,人们仍然习惯称之为指环。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