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里
悬有一块“水木清华”的牌匾
而这四个字
正是出自东晋文学家谢混的《游西池》
“景昃(z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千年前,谢混在游历山水赏秋景时
写下《游西池》这首诗
在近期播出的
总台《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节目中
“水木年华”乐队
将《游西池》演绎成歌
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清华之美
↓↓↓
三位毕业生重回母校
找寻清华之美
“每当琴声落,每当歌声起
厚德赋新曲,自强在我心”
为了更好地展现清华之美
“水木年华”乐队三位成员
卢庚戌、缪杰、陈秋桦
专程回到了母校
一窥清华大学的发展与变迁
据记载,清华校园内的
这块“水木清华”牌匾
为康熙皇帝御笔
此后的清华学堂、清华大学
都沿用了“清华”这个名字
位于清华校园西侧的
近春园遗址
原本是圆明园时期的皇家园林
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从一片繁囿之地沦为荒岛
荒废一百二十余年之久
1958年以后,荒岛逐渐改善
重新建起荷塘月色亭
近春园也由此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如今,它不仅是校园里的风景
更时刻提醒同学们
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于2011年竣工的新清华学堂
则是完全由清华人
设计、建造的综合性学堂
如今,它已成为新时代清华大学的
标志性建筑之一
重返母校,“水木年华”坦言
清华校园一如往昔,自己仿佛“从未离开”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
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
“槛外山光
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
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
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
洵是仙居”
清华常新
“精神一直在延续”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
始建于1911年4月26日
当时正值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际
清华师生把自己的命运
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系
代代清华学子秉承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水木不老,清华常新
“水木年华”乐队演绎的
这首《水木湛清华》
正是向所有清华学子诉说着
文化积累与历史底蕴带来的力量:
“知识源于书本
但精神一直在延续
它传承的不止是风景
还有值得人们世代铭记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