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晴隆县碧痕镇碧痕社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引进贵州育伟新实业有限公司种植600亩西葫芦、小青瓜、辣椒等早熟蔬菜。目前,部分蔬菜相继成熟上市,依托全县推行的“校农结合”产销模式,这些蔬菜采摘装框后,直接送到全县提供营养餐的172所学校的餐桌上,实现销售无忧。
走进碧痕社区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作为该基地第一季蔬菜的西葫芦,已经进入成熟上市期,一个个鲜嫩饱满的西葫芦惹人喜爱,10多个工人正忙着采收、搬运、装框、上车,一派繁忙有序的丰收场景。
“今年在碧痕社区流转了600亩的蔬菜基地,种植了西葫芦、小青瓜跟辣椒,我们第一季的蔬菜产值大概在228万(元)左右。”贵州育伟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忠说。
装框上车以后,这些西葫芦将搭乘“校农结合”快车,直接运送到全县提供营养餐的172所学校的食堂,成为学生的营养餐,形成了从基地“菜园子”直通校园“餐盘子”的产业链,保障学生吃得安全、企业销售无忧、得到实惠。
“采用‘政府+学校+(基地)企业+配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销定产,保证老百姓生产出来的食材能安全地运送到我们校园的食堂,这样既实现了我们学校食堂食材的安全保障,又可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助力。”晴隆县教育局营养改善计划中心主任陈善辉说。
由于近年来晴隆县积极推行“校农结合”的产销对接机制,通过学校下单、公司派单、基地接单的方式,让校园的菜篮子对准基地的菜园子,基地的西葫芦不仅产销无忧,甚至还有价格保障,企业、农户增收不愁。
“每年我们收购西葫芦、南瓜、西红柿等很多(种)蔬菜,全年收购2000-3000万元的蔬菜,我们收购价格是超过市场价10%,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农户的收入。”贵州蔬菜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晴隆工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欣说。
销路畅通了,价格保障了,公司的效益也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也更多了。
“现在我们带动的农户有216户,其中有120人是合同长期用工,79人是属于机动的临时用工。第一季度我们这边发出去的工资大概是在15万多左右。”贵州育伟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忠说。
“一天100块钱,我们天天都来做,而且我们土地还流转给老板,还有流转费,加上我们在这做工,我这块土地有流转收入,(还)有我做工的钱,比我自己做土地好得多。”务工群众黎学英说。
接下来,贵州育伟新实业有限公司将抢抓“校农结合”的销售契机,加强技术研究,增加产品类型,扩大种植规模,把基地做大做强促增收。
“等这批西葫芦收完以后,我们会开始种长茄,还有莴笋、线椒,还有白菜,让基地多元化的去发展。到年底,我们准备把基地发展到1500亩,让企业更加增效,带动农户更好地去增收。”贵州育伟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忠说。
记者:戴 毅 陈维维
编辑:卢梓和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