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在村里看脱贫丨意气风发的古稀老农写了一篇传给后辈儿孙的《家风》

动静原创撰文:赵清山
1589506020

5月的傍晚,夕阳温暖地挂在连绵的山上,褪去了炽烈,却把那一片天映得绯红。微风习习,夕阳伴着我们一路前行,去往大山深处,拜会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农民杨禄文。在山峦层叠、沟壑纵深的山沟里,老人写下了一篇传予后世儿孙的《家风》。默默在山里种地的老杨,也似那暖暖的夕阳,映红了那一片山丘。

出了城约莫40分钟,我们到了一个名唤堰塘村的地方,沿着蜿蜒的公路一路往下,得走到山脚,才能到老杨家。正是初夏,山间一片勃勃的生机,满眼的绿和地里刚长出的庄稼让人心旷神怡,好似把肺里残余的浊气都换了去。临近寨里,星星点点的灯光在树与树间白白地亮着,路旁孩童三三两两地在路灯下嬉戏,看到陌生的我们,小眼直勾勾地盯着我们。偶尔几声犬吠悠悠地传出了好远,我们“突突”的汽车声打破小寨的宁静。

宁静的山间小寨

勤劳的农人总是用足了劳作的时间,得在地里忙到天彻底黑了才会回家。走在寨间的小路上,扑鼻而来的都是浓浓的农家味。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担着两袋刚从地里刨出的蒜,缓缓地前行,他拒绝我们的帮助,朗朗地笑道:“不用帮忙,身子骨硬朗着呢……”

来到老杨家的院子,听见了我们说话的声音,杨老急急地从屋子出来,唤我们到屋里坐。还没踏进屋子,便瞧见与门正对着的米白的墙上,贴着几个黑色毛笔字,上书“仁義礼智信”几个大字。

墙上贴着的毛笔字“仁義礼智信”

老杨今年73岁,岁月的沧桑在老杨的脸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褶皱,在灯光的作用下,经历过风霜沉淀的脸颊蜡黄而又明亮。老杨个子高挑,衣服半斜挎在手肘处,说话声音微微的沙哑而又温柔,总透着一股农家老人独有的和蔼的温暖和热情。

到屋里坐定,沏上一杯热茶,茶香伴着氤氲的雾气在屋子里弥漫。老杨整理好衣服,挺直了腰坐着。我问老杨:“现在还种着庄稼吗?”

“种了半升地(约莫1亩地),都是些蔬菜、苞谷啥的,自给自足,过点神仙日子……”

“身子骨挺硬朗吧。”

“都挺好,就是耳朵有点不灵光!60岁后就闲了下来,过点逍遥日子,写写画画的。”

我指着墙上的“仁義礼智信”对着老杨说:“您老是毛笔字高手哟!”

“高手哪样哦,就是喜欢,爱写,当成个娱乐……”

谈起写毛笔字,老杨脸上泛起了光,像个孩子般欢脱起来。他告诉我,把这几个字贴在墙上,就是要家里人都牢牢记住这几个字,要当作行为准则哩!

如老杨一般的农家老人大多喜烟饮酒,但老杨是个例外,毛笔字是老杨最钟爱的消遣。老杨骄傲地对我说:“读书时就爱写,当时全校搞书法比赛,我的毛笔字得了第二名呢!”

老杨写的毛笔字

问及读书的事,老杨脸上的神采突然暗淡下来,渐渐收起了笑容。老杨读书时,成绩很好,是学校里仅有的三个考取学校的学生之一。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乡贤们齐来祝贺,并为老杨筹集了上学的费用,却不曾想,一纸政审下来,老杨“政治不清、经济不清、思想不清!”

因为老杨的父亲当过国民党时期的副保长,所以政治不清;因为老屋的横梁上藏了“大小铜板”,所以经济不清;藏了铜板便是有钱,算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所以思想不清。存在“三个不清”的政审结果,便出不了上学所用的证明,老杨读书的路便被断了。

老杨转过身,轻轻抿了一口茶,压低了声音沉沉地说道:“得不到读书呢,憾了一生,误了一生……”

未能如愿读书,在邻乡谋个代课的差事也是不被允许的,老杨只得回了家,做起了农民,这一做便是一辈子。

老杨未能读书,遗憾了一生,他坚信如果能继续读书,这一辈子的命运也将不同。也因着这个原因,老杨总是教导儿孙们要努力读书,要做有文化的人,走出去才能增了见识,做个有用的人。

我问杨老:“现在心里还恨不恨?”

“恨,早就没得咯,就是遗憾。这几十年来看到咱村里的变化,日子越来越好,心里存的是感恩……”

寨里的人家大多姓杨,老杨在整个村子里的杨家人中也是辈分最大的,还是同龄人中最有文化知识的,老杨也把家族的事看得很重。老杨记得他在1984年家里的族会上便提议,希望当时的族长能领头写一篇教化后辈和约束家人的《家风》。但随着族长的辞世,写《家风》的事便也搁浅了。

老杨说,写《家风》这个事一直记挂在心,但那时儿女们都还小,嗷嗷待哺的,没日没夜地刨地也仅能勉力维持家用。得等到日子好些后,才能沉得下心思来慢慢地想。

一直到2017年,老杨才着手撰写,花了2年多的时间,写成了那篇《家风》。

毛笔字版的家风

老杨说:“年纪大了,脑筋也迟钝了,写了觉得不行又重写,请教了好多人,反复修改了几十回才成的……”

30多年了,终于把《家风》写成,老杨终于完成了心中的夙愿。23行家训家风,涵盖了人生处事的各个方面,是老杨一生的总结。老杨说:“其实,按我们农民的想法呢,就是希望后辈孙儿们能走正道……”

“走正道”是老杨对孙儿们做人最淳朴的期盼,他常把“行无道德休夸富,事有章程莫嫌贫”挂在嘴边,要儿孙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讲道德,要做到“诚信、不欺骗”,做个正直的人。

老杨说:“最有价值的传家宝是以文传家。”他把读书写进家风,常对孙儿们说,要做有文化的人,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有了文化才会有出息!

老杨写的家训家风在村里传开后,家族里的后辈们常来讨字。正在读大学的侄孙杨松也来讨字。老杨清楚地记得,侄孙来要字的那天晚上的场景,他问侄孙要些什么。侄孙提了三个请求,一是要老杨亲自写的字,二要老杨的智慧,三是要志向。

侄孙走后,老杨躺在床上反复的思考,怎么都睡不着。经过几天的思考,老杨为侄孙写了一首藏头诗:

祝字一声映彩霞,杨梅逢春锦放花。

松柏常青龙凤舞,大鹏展翅畅天涯。

学海无涯需勤奋,毕生经历献国家。

业余爱好攀诗书,后愿李杜苏居家。

前途无量智谋正,程中有道清廉华。

似如雄鹰腾空舞,锦上添花名誉佳。

志向中华民族梦,展羡国强乐无涯。

宏观征程抒壮志,图现中华锦添花。

因为侄孙好学,老杨对他寄予了厚望。把写好的字给侄孙,老杨谆谆告诫道:“要把所学献给国家,为国家作贡献!”既是勉励也是鞭策。老杨觉得读了大学就是国家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想着为国家作贡献。

老杨告诫儿孙们,有了文化,成了才,要跟党走,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寨里读书的孩子很多,孙辈中也有很多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学,这是他最高兴的事儿。

送给侄孙的字

老杨能写,也喜欢写。有人给老杨建议:出个小集子。老杨深以为然,思忖着他已是寨里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老人,应该为后辈的儿孙们留点东西,如果能起些作用,也算是功德的一件事儿。

于是老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写过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我向老杨征求意见,想瞧一瞧老杨的小本子,老杨害羞地解释:“写得少,好多都没誊上去……”

老杨带我走进他写东西的屋子,屋子中间放着方形的八仙桌,盖着一块粉红的布,想是老杨写字时用的桌子。左边墙壁上挂着一排粗细不一的毛笔,整齐而又干净。正对门的柜子有些掉漆,斑斑点点的能瞧见原木的纹理,柜子的上层平放着许多书,看不见书名。

老杨打开柜子最上层的玻璃门,又打开一个小盒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小本。方格的小本写了一半,约莫四十来篇。我仔细看了写的内容,多是老杨的感悟,却有一半多的文章是在歌颂中国共产党和国家。

老杨说:“咱老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的越来越好,可不能不感谢党和国家,咱老头子能过逍遥日子也要感谢国家……”

老杨的小本子里写的东西

今年老杨73岁生日那天,儿孙们齐齐的来给老杨贺寿。看到孩子们越来越有出息,绕膝嬉戏的满屋子的儿孙,老杨止不住的心中的高兴,即兴写下:

小康生活美如画,油盐柴米酱醋茶。

年迈古稀神气爽,精神焕发十七八。

老杨说:“虽然我70多岁了,但是还想像十七八岁年轻人一样,哈哈哈……”

老杨害羞地哈哈大笑起来,脸上又有了光,确像个意气风发,十七八岁的少年。他说,还要继续写,继续把家风传下去。

老杨和他写的对联

山间的夜安详而又宁静,我们起身离开时,小寨已安静地睡去,婆娑的树影随着微风微微摇摆。行到山顶,依稀还能看见老杨家屋前亮起的灯光,照亮了山里静谧的小寨……

编辑

曾璐

责编

李佳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