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我国秋粮作物长势基本正常 看各地如何“因地制宜”稳产增收

央视新闻客户端
1658565300
积分商场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我国秋粮作物长势基本正常。南方地区中稻处于拔节孕穗期、长势略好于上年,双季晚稻正在栽插、秧苗素质较好。东北地区雨水足、墒情好,水稻正在孕穗,春玉米、春大豆处于开花吐丝期,玉米、水稻、大豆一二类苗比例超过95%,大部长势好于常年。黄淮海地区夏播后出现多次降雨、旱情缓解,玉米、大豆苗齐苗壮,夏玉米进入拔节期,夏大豆处于苗期至分枝期。西南、西北地区秋粮作物长势正常。

河北:杂交谷子 抗旱高产稳增收

我国的粮食构成,除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外,还有种类繁多的杂粮,是世界上重要的杂粮主产国之一。今天我们就要关注一种有着8700多年栽培历史的杂粮——谷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米,它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

“张杂谷”,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这个系列的谷子杂交种有20个,创下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我们一起跟随总台记者王帅南,去张家口蔚县种植“张杂谷”的谷子地里看看吧↓

“张杂谷”正值抽穗期 谷穗饱满硕长

总台记者 王帅南:我现在正在蔚县的一处农田,我旁边是一片四十多亩的“张杂谷”。此时正是谷子的抽穗期,谷子谷穗饱满、硕长,长势良好,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片地里的“张杂谷”就要收获了。

总台记者 王帅南:今天,张家口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也去了地里,他们测量谷穗长度,指导种植户在此时期要注意除草、防虫、追肥等田间管理问题。经过科研人员的测量,现在的谷穗已经超过了二十厘米。

总台记者 王帅南:成熟期的“张杂谷”谷穗长度可超过30厘米。用去年成熟后的谷穗相比,“张杂谷”的谷穗长度超过30厘米,而普通谷子的谷穗只有20厘米左右。在重量上,“张杂谷”一个谷穗,去完皮后能得到50克小米,而普通谷子只有十几克。

“张杂谷”累计种植4000多万亩 增产粮食40亿公斤

总台记者 王帅南:“张杂谷”节水、耐旱、耐贫瘠,尤其适宜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它已经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由300公斤提高到了600公斤,还曾创下了亩产811.9公斤世界高产纪录。

总台记者 王帅南:目前,“张杂谷”系列品种在全国14个省份得到推广,累计种植4000多万亩,增产粮食40亿公斤,实现节水40亿立方米,助农增收160亿元。凭借着诸多优势,“张杂谷”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已在非洲的十多个国家种植成功。

甘肃:高效节水农业

推进旱区节水增粮

“张杂谷”因为抗旱性强,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种植。其实在我国西北粮食产区,有不少是旱作农业区域。在这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推进旱区节水增粮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高效节水农业采用的是什么技术路线?成效如何?

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下寨村,玉米田地里不见浇地的农户。原来,当地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在耕地上铺设滴灌等设备,同时,村里推选一名水管员,专门负责每亩土地水肥的配比,村民刷卡进行灌溉的时候,水和肥料通过滴灌设备,均匀、准确地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做到统一灌溉,统一施肥,使水资源利用率和肥料的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下寨村灌溉管理员 张彦:以前大水漫灌的时节,既费工又费时,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后,肥料和水费都省了一半。

截至2021年,张掖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3万亩,占当地耕地面积的一半,其中,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93.7万亩。

甘肃省张掖市农科院副研究员 缪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较农民大水漫灌节约水资源40%,亩均节约成本300元左右,我们希望这样示范推广到更广的范围内,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而在全国,农业农村部建设了60个节水增粮增效示范区,推广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蓄水保墒等旱作技术,缓解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促进粮食增产增效。同时,加强墒情监测,及时组织专家开展会商,定期发布墒情信息,指导做好防旱抗旱。在强化技术指导方面,制定发布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科学灌溉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因墒因苗科学灌溉、节水灌溉。

安徽:当“新农人”遇上“老把式”

广袤田野,年轻人大有可为。如今,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80后、90后耕耘在田间地头,成为粮食种植、稳产增产的“生力军”。可是当90后的新农人,遇上有着40多年种地经验的老把式,两代人的种粮理念不一样,又该怎么办?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对父子的种粮故事。

在安徽凤台,现在正是中稻拔节生长的高峰期,也是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期。90后“新农人”许跃正带着工人给水稻飞防喷药,而他的父亲许长社就会忙着替儿子配比飞防需要的药水。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田埂粮食种植合作社社长 许跃: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我爸支持我、帮我忙,我轻松不少。

别看父子俩现在配合得很好,可就在许跃刚开始使用无人机飞防的时候,父子俩的矛盾可不少。

许跃的父亲 许长社:当时我认为无人机飞来飞去,用一桶农药打了几十亩地,心里有点不相信。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田埂粮食种植合作社社长 许跃:我爸那时不相信无人机的撒播效果,他又找了几个人挎着篮子下地又撒了一遍,结果后期稻全倒了。

而许跃采用飞防的稻田,不仅没倒伏,反而因为科学施肥喷药,效果完全不一样。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镇农技站站长 李刚:当时我们测产的时候发现一亩地增产大概在80斤到100斤,由于用无人机飞防我们可以节约农药30%以上,一亩地节本大概是在50元左右,增效在100到120元。

成本低、产量又高,硬邦邦的测产数据让老许没有话说。其实,父子俩的“较量”可远不止这一回。

几年前,大专毕业后在蚌埠工作的许跃,看到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经过仔细调研,他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凤台县田埂香粮食种植合作社。但没想到,他的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许跃的父亲 许长社:当时我自己包过地,自己栽秧、自己施肥,赚两个钱都(被)人工耗尽。

父亲的疑虑其实也是自己担心的地方。许跃经过认真调研,并通过大数据核算,认为只要合作社有了规模,再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种地,效益就不会差。而且,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也增强了他种地的信心。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缪宏:除了正常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还有农业生产一次性补贴,还有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项目补贴,还有社会化服务项目补贴,还有购机补贴、深翻补贴等等,通过这些补贴,让这些新型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有了政策的支持,良种加良法,飞防加机收,许跃合作社种出的水稻产量高质量好,这让老许彻底认同了自己的儿子。

许跃的父亲 许长社:今后全心全意支持他,他愿意怎么干我都跟着他干。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田埂粮食种植合作社社长 许跃:让我感觉到这个90后的“新农人”在种了多年土地的“老把式”面前,证明了我自己。

如今,在安徽,像许跃这样的新农人就有23万多人,他们懂技术会管理,懂市场会经营,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