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印江何家村:雨后美景衬新颜

动静原创印江融媒体中心
1655087940
积分商场

何家村,是印江自治县杨柳镇的一个自然村,海拔高度700米左右。全村国土面积3.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5%。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277户1044人。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中午豆大的雨点儿,让人猝不及防。雨中的何家村却显得格外迷人,三五村民雨中忙着插秧,结伴的妇女戴着斗笠谈笑着采茶,农家小作坊里酒香四溢……一阵清风扑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香。

伴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来到何家村村委会,“快请坐,喝杯热茶暖暖身子,这是我们村里自己炒的茶,等雨停了我再带你们到村里走走看看。”何家村党支部书记祝汉婵热情的端来一杯热茶。

“别看最近天天下雨,我们老百姓可是就喜欢这雨,下雨了就可以整田栽秧了,我们稻蛙养殖基地也需要这雨水。”祝支书看着窗外渐渐变小的夏雨说道。

闲聊中,雨说停就停了。祝支书带着记者开始了今天的美丽乡村行。

“这个点是我们村带头致富人何天勤承办的稻蛙养殖基地,我们全村计划发展100亩,这一片有5亩,现在就等公司的秧苗一到就开整栽秧。”祝汉婵指着不远处的稻蛙养殖基地介绍道,今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与铜仁梦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提供技术、蛙苗、稻苗,粮食丰收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到时再从中扣除蛙苗、稻苗钱,相当于无投资的生意,活路都出在我们农民手上,只要按照技术人员指导的干就行了,稳赚不赔。

继续向前。

远远的一阵酒香扑鼻而来,寻着酒香,记者看到路口有一家酿酒小作坊,只见里面云雾缭绕,酒气飘香,工人师傅们正将第一次蒸制完的酒糟放到旁边的平地里降温。

“何大哥,你这酒太香了,都把客人吸引来了。”祝支书和酒坊一中年男子笑着说道。中年男子叫何承谷,是这个田家湾酒厂的老板。

“祝支书你又来笑话我,这不最近订单多,又多请了两个工人。”谈起酿酒,何承谷两眼放光,酿酒知识说得头头是道。“高粱要买红高粱,发酵时间越久酒越香。”凭着祖传的酿造手艺,何承谷的酒厂在当地小有名气。

在何承谷的酿酒坊,平均每天出酒100余公斤。“这是纯粮食酒,去年销售了2万多斤,除去成本收益大概近10万元,工资支付就有3万多元,工人都是附近村民,挣钱的同时还能帮助村民增收。”何承谷自豪地说。

告别酒厂老板,转身,一栋漂亮的别墅下,干净的小院里,一对老人安静地相依而坐,手里的芒果一人一半……忍不住轻轻推门而进,一不小心扰了这份宁静。

“祝支书来了,屋里坐。”坐着的老人站起身打破了这份冒昧的尴尬。宽敞的院子被收拾的一尘不染,老人名叫何洪禄,今年77岁,与老伴儿唐树兰一共生育7个子女。

话语间,唐树兰端着水果、瓜子热情的招呼着,聊起现在的生活,何洪禄很是感慨,“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现在这样的好生活。解放后,从集体生产到土地到户,靠着双手日子开始慢慢变好,现在小孩出息了带着我们到重庆、江苏、遵义……到处旅游,还要接我们去厦门生活,但我们更愿意呆在农村,家里现在水、电、空调啥都不缺,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环境还好,在这里生活很方便、很满足。”

临行前唐树兰拉着记者来到厨房,打开冰箱。猪脚、排骨、鸡蛋应有尽有,“同志,你们留下来吃完饭再走,冰箱里的菜我两老吃都吃不完,现在老了,穿得好、吃得好、身体好、子女好,就是幸福。”唐树兰老人热情的挽留着,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感染着每个人。

唐树兰老人热情的挽留声还萦绕耳畔,祝支书已经带着来到何家村水塘坳茶园,一行行错落有致的茶树上还留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儿,在雨后阳光照耀下泛起微微绿光,茶农穿梭其中,手指在茶树枝叶中飞舞,四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这个是我们村的采茶能手,我很佩服她。”祝支书指着不远处忙着采茶的敖光兰竖起了大拇指。“去年敖光兰的丈夫何东不幸发生车祸,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现在勉强能下地,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读书,30岁的敖光兰不叫苦不叫累,默默的撑起整个家。”

面对祝汉婵支书的夸赞,敖光兰显得有些害羞。“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要在家照顾受伤的何东和孩子,村里集体经济发展茶叶,能让我们在家门口采茶卖钱,今年茶叶开采以来挣了差不多6000元,我觉得已经很好了。”敖光兰乐观的说道。“困难都是暂时的,等何东身体恢复了,他出门打工挣钱,我在家照顾读书的孩子,还能在村里的茶叶基地务工挣钱补贴家用,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今年,何家村推行茶叶“返租倒包”发展模式,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的方式,引导村级合作社从散户手中将茶园集中流转后,再承包给企业或是致富带头人(大户),充分发挥合作社、企业、农户各自的优势,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合作社增益三方受益的良好态势。

“我们村从2008年开始种茶,茶农都是各自为阵的经营方式进行茶叶种植,不成规模,产业效益低、竞争力不强、收入不乐观,渐渐地很多农户都外出务工,造成了大片土地撂荒。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谈到茶产业发展的经过,祝支书感慨不已。现在,全村560亩茶园通过“返租倒包”后,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技术指导下,有效解决了茶园管护不及时、标准不统一、销售混乱的现象。茶农的收入开始增多,干劲也越来越足。

夕阳西下,一天行程结束。这一路走走停停,蛙声不绝于耳的稻蛙养殖基地,酒香扑鼻的传统酿酒坊,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的致富茶园,柏油马路向外延展,不远处的田野里,农作物竞相生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乡村点缀着印江大地,让人不由地感叹、赞美!

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琴

编辑

代丹妮

责编

李佳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