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灰蒙蒙的煤矿山,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如今变成了一座座富民的青山。
近日,记者走进沿河自治县谯家镇,放眼望去,群山叠翠,蓝天白云下,一片片绿色茶园向远处铺展,工人们正在茶垄间除草,茶山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在休息间隙,村民杨昌梅高兴地唱起了歌谣。
杨昌梅说,现在生活变好了,不愁吃也不愁穿,在茶山务工有工资,幸福得很哟!
59岁的田应贤一边除草一边告诉记者:“自己快满60岁了,外出打工没得厂要,在茶山务工老板对我们不错,每天都有100多块钱收入,常年都有活做。”
在沿河懿兴茶叶有限公司谯家富硒茶加工厂,机器轰鸣,茶青飘香,技术员正在炒茶机周边巡视和照管,采茶工人三四人一组,把刚采来的茶青搬运到厂房,现场一片忙碌。
“我们在茶园用机器采茶的工人每天有400元工资,最高时候能拿到500多元,在家门口就业,比以前在外面打工赚得多,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正在搬运茶青的村民杨东笑着告诉记者,在基地采茶一年可以挣三四万块,去外面打工除去日常开销和往返路费,算起来还没有在家里划算。
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该县民宗局积极落实民族贸易政策,帮助懿兴茶业公司申报为民族贸易企业,宣传指导贷款贴息政策,该公司贷款500万元,每年获贴息约15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生产资金问题,帮助企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我们茶叶基地有350亩,每隔40天采一次茶青,要持续到10月份,加工厂加上茶山上的务工人员,最多时候有100多人,去年公司产值达到240万元,其中劳务就支出180万元。”懿兴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景懿说。
田景懿说,当前正是采摘夏茶的最佳时期,由于价格不高利润低,很多茶企都不愿采收夏茶,每年只采收春茶一季。“采收夏茶是赚不了钱的,主要为当地群众收入着想,多少能为群众增加些务工收入,同时也将茶园管护下来。”
夏茶是粗茶,公司使用采茶机采收,这样能缩短采摘周期,保证鲜叶质量,同时提高茶叶下树率,还能让务工群众的收入更多一点。采来的茶青在加工房进行杀青、整形等工序,加工成半成品,然后送往湖北进行精制,出口欧盟国家。
加工厂房外,村民苏有雨一边翻晾茶青一边向记者说道:“来茶叶基地务工3年了,属老员工,主要工作是采收茶青,我们有40多个人长期在这里上班,分成很多个小班,一个班有三四个人。”
近年来,谯家镇党委、政府立足海拔高、气候凉爽、土壤富含硒元素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绿色有机茶产业化发展,引进懿兴茶叶公司落户茶园,通过民族政策的扶持,助力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民族和谐发展、共同致富目标。
据悉,目前谯家镇有生态茶园13500余亩,其中绿茶11800多亩、白茶1500多亩、黄金茶100多亩,年产茶叶近400吨,产值达1300余万元。
“所有茶园都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一部分由公司承包,一部分由当地合作社承包,一部分由群众自己管护。同时群众还可以自己采摘,自愿选择把茶青卖给茶企或者合作社,通过政策扶持和利益共享,促进生态茶产业高效高质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谯家镇党委书记陈俊说。
如今,走进谯家镇,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青山间徐徐铺展,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干群和谐,共同奋进,民族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正在黔东苏区绽放绚烂光彩。
沿河县融媒体中心陈智华 麻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