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余的贵州札记 | 鹿角牛眼虎王头、山羊胡子老鹰爪,全身长茸毛。何物?

动静原创撰文:余未人
1590890400
积分商场

在贵州,曾经"地无三尺平"的殊境,令诸多久远的文化得以留存。绚烂文化的基石,是寻常百姓祖祖辈辈的日常与劳作。

黔山深处,"非遗"蕴藏丰厚,这些从历史中迤逦而来的人和故事,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仡佬族舞毛龙

舞龙是神州大地最古老的民俗之一。走遍神州看舞龙,总想看看与众不同的龙。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我国最早的字典、一千九百年前的《说文解字》,就有如是解读。今日我说的龙,它有虎的王头、鹿的角,牛眼睛、山羊胡子,老鹰爪子。巨口张开如鳄鱼一般。更为独特的,是它全身长出了茸茸的毛,龙而长毛者,你只能在这儿看到。什么毛色?金黄色,大名为“仡佬族毛龙”。这种龙在哪儿?就在贵州省石阡县仡佬族手中。

石阡有舞毛龙习俗的地方,都是一些古老的仡佬族乡镇。比如县城所在地汤山镇,这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色古香,有古街、古桥、古庙、古城墙、古巷、古塔、古井,古风犹存。一见这城池古景,就让人眼亮心舒,这里蕴含着浓郁的龙文化氛围。

石阡“仡佬族毛龙”,是以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为主的一种民俗,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举行。据《石阡县志》记载:“灯从唐代起”,毛龙属“灯”之一种,故仡佬毛龙可追溯到唐朝。

按老规矩,在大年三十,这个一年中最喜乐忙碌的日子,仡佬族人就着手筹备舞毛龙。由当年的“堂主”,即年高德昭的主持人,带领两三位热心人,到各家各户“化公德”,这个词儿挺吉祥,就是筹钱。紧接着采购原材料。正月初,请来篾匠烧纸破竹、手艺人扎龙。这是寨上男子汉聚集一堂,乐乐呵呵学手艺的良机。好学加聪明,扎毛龙的技艺就一年年娴熟起来,手艺也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鑫

而今,扎毛龙已是一项产业,从冬月间就要开做。代鑫是仡佬族毛龙的国家级传承人,他说:“我们家编扎毛龙,算起来大概也是六百多年了,是先祖传下来的。编扎一条完整的毛龙,光是龙头做工都要二十多个工,做好一条,要花一百个工呢。”在贵州省非遗博览馆展陈的两条精美的毛龙,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者,就是他的手艺。

毛龙身上的毛,是用黄纸剪成细条,缠上龙身的。毛龙扎好后,在正月初六、初七开光,先生要念咒语。毛龙离不开水。毛龙装扮好了,要游到到附近的祠堂、洞穴、河沟或水井处“敬祖请水”。然后才能“出世”。

正月初,在石阡县一些村寨的仡佬族舞毛龙仪式上,黄色的烟雾阵阵腾起,排灯在前引领。排灯打到哪里,毛龙和龙宝随即跟上。毛羽飞舞的长龙矫健翻转,绚丽缤纷。舞毛龙者二三十人,个个是精壮汉子。仔细看,还有“狗龙”、“狮龙”两种龙相随。仡佬族人将自己心目中寄寓的强悍、美好的诸多物类,都集中到毛龙身上来了,这是民间艺人的杰出创造。

掌坛师执龙宝,这是一门独家技艺。此时他要说“福事”,又称“龙句子”,即吉祥语、祝词,让人听得心中暖洋洋的。然后,舞龙者加上随时都可入列的观众,浩浩荡荡,锣鼓轰鸣,为春节的欢乐气氛推波助澜。舞龙就像滚雪球,越舞人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欢腾热乐,喜气直上九霄。

民间舞龙不止是“街舞”,更要入户舞。当舞龙队伍来到早早迎候着的接龙人家,主人就忙不迭地焚香化纸燃放鞭炮,敬烟倒茶送上红包。忙碌中最要紧的,是极尽礼数,一个细节也不能忽略,这事关来年的福寿吉祥。掌坛师这时说龙句子,祝福主家吉祥如意,并即兴率领舞龙队表演“过仙人桥”,“翻八仙桌”,用一连串精彩的绝技,回敬主家。礼金不能全收,一定要将部分回馈主家。这样周到的礼数,是有寓意的:“转一千发一万”也。

接龙的习俗,既传递吉祥,也是家庭兴旺、财力丰足的一种展示,家家都乐意参与。这也体现了这个贵州最古老的本土民族仡佬族特别究文明礼仪的传统。这样的场面,不说本地人全情投入,就是外来观光客,只要经历过一次,也是终身不忘的美好记忆。

毛龙的“家”不在人间,扎得再精美的毛龙,也是不能在人世流连的。到正月十六,人们还需化龙,将毛龙焚化,送其回归大海。

化龙之后,将衣箱、锣鼓、剩余钱物等送到下届堂主家中,这一年的舞毛龙就告结束。

舞毛龙是一种活态文化。而现代化的进程让舞毛龙活动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年多由政府出面办节组织。民间文化活动由政府来组织是否有利于民俗的保留、传承?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项目祭祀色彩特别浓郁,有的项目相当“个体化”,这两类项目由民间自办更符合民间文化的传承规律,政府出面常常会“越俎代庖”。

舞毛龙这样的大型活动,则有自身的特点。在民间,毛龙从扎制到舞动都处于一种自然、自发的传承状态,没有专门拜师传承的习俗,也没有秘不示人的诀窍。而且这项活动不仅在仡佬族当中盛行,周边的侗、苗、土家等各兄弟民族的村寨中也自发地组织舞毛龙。从民间艺术的角度上看,它包含了民间美术(扎制)、民间音乐(锣鼓)、民间舞蹈(舞龙)、民间曲艺、民族语言(龙句子)、民间信仰等。以上特点就适合于政府文化部门将其纳入群众文化的组织方式。

东风夜放花千树。年复一年舞龙时。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