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贵州水稻收获季节,在修文县大木村的梯田上确是“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技术人员手握一个遥控器,就能把水稻收入“囊”中。另一边的智能微耕机也正以每小时1到3亩的速度进行全自动旋耕作业,为秋收按下快进键。
贵州省科创中心的农机设计师申小成
贵州省科创中心的农机设计师申小成告诉记者,这台机器主要是针对于贵州小地块梯田来设计的,重量轻、转弯灵活,能实现2公里内无线遥控,可推广性还是比较强的。
针对贵州梯田碎片化、高差大等特点,去年,省科技厅发布了贵州梯田水稻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榜单。贵州省科创中心揭榜,并在修文进行播、种、收全系列无人设备实验应用。同时,实验团队还根据水稻精量直播和组合农机模块运输需求,研究无人机水稻直播、载重、航迹规划与智能控制等技术。
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杨登红
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杨登红介绍,实验团队研发的载重无人机重点就是根据梯田现场障碍物和地形的特点把水稻从田里面运出来,现在已经达到50公斤以上载重,续航时间在6到8分钟。目前是纯电载重,后面可以采取油电混动,改变动力系统增加续航时间。
贵州省科创中心科创项目部副部长温权波
贵州省科创中心科创项目部副部长温权波说,围绕“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今年我们已经在这里投入使用“铁立方”“铁鹜”等农用机器人的原型机。下一步还是要往轻量化、智能化这一块发展,实现一个人就能将农机抬上山,操作人员在家里就能种田、耕田、收田,面向全省实现智能农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