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安顺文人的“隐芸家宴”,好吃之外,风雅更难得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7365614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以前在文章里写过,所谓“家宴”,“当然是指在家里请朋友吃饭,能够登堂入室,这种规格,无论如何要远远超过到任何高档餐厅请客,因为,这一桌只为朋友而设”。

一直欠着篇文章未写,就与家宴相关。

安顺李择红兄,偶尔也写饮食文章,能书、能诗、能下厨,去年夏末,在家设宴,主客是戴明贤先生,蒙主人家高看一眼,我也在受邀之列。

择红兄郑重其事,早早拟定了一份“甲辰夏末安顺安投隐芸家宴食单”,还加了几句说明:“最近连续逛了几天菜场,因天干,菜单中有一两道菜没有卖,因略调整如次”——

凉菜:烧辣椒拌鸡㙡菌,糟辣椒拌萝卜仔姜;

下酒菜:油炸鸡㙡菌、安顺华洁苑炸慈菇、紫云野生蜂蛹、安顺萝卜冲阴苞谷;

热烧:红椒火腿煨杂菌、烧椒鸡㙡菌滑肉、双菌蒸丸子;板栗烧肉;

热炒:尖椒寡蛋、蘑芋筋炒肉、魚鳅辣椒、黔味宫保鸡丁;

甜品:安顺锅渣、银耳燕窝;

素汤:素瓜豆;

主食:白米饭;

小吃:鸡㙡菌饺子、裹卷。

约定的当天,一行人从贵阳出发,直奔安顺,

择红兄做饭,一丝不苟,单说动手能力,远超我这个只说不练的主。他也一度在动静写过专栏“安顺食单”,略引其文字,可见实操能力,比如,《春三月,食蚕豆,甘软香糯豆中来》一文就说:“不同于袁枚所云新蚕豆之嫩者,我以为,盐菜炒蚕豆最好用完全成熟的蚕豆,但不能老;不过挑剔一点,要去掉豆皮,只留豆瓣。……比较有安顺特色的,是在新鲜蚕豆上市前半月,自到菜园择大小一致的嫩蚕豆荚摘下,回家仔细洗净,去两头,掰为寸段,连荚带豆一同炒之,辣椒亦可放可不放,妙在又脆又嫩,豆荚倒比豆米好吃。不过现在的菜场绝少有卖,又有几人会出城觅农户商摘?”

我以为,这是很懂吃的说法,一饮一啄见精神,很能代表安顺人的某种“讲究”。

因请了戴明贤、袁本良二位安顺耆老,择红兄显然更加讲究,光是购买食材,就费了不少气力,宴请当天,还找来本地有名的厨师小乐兄搭把手,力求完美。

午后抵达,先在小区后面的花园亭子里闲聊小憩,主人家不得其空,备好了瓜果、茶饮,除了蚊子稍微有点扰人清净,一切都很完美。甚至到了四点多种,还特地送下来鸡㙡菌的裹卷,算是一份特别的下午点心。

不敢多吃,生怕影响正餐的胃口。

话说鸡㙡菌确是当天的头牌,安顺人嗜吃此物,出品也佳,这是个贵州人熟悉的野生食材,光绪抄本《水城厅采访册》载,谓其“较香菌尤香美。……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则纷披如鸡羽,故曰鸡,以其从土中出,故曰㙡”云云。至于味道,用了“甘鲜可悦”,凝练而准确。

我个人最欣赏的一道菜,是那一大碗杂菌鸡汤,鲜美无比。此外,特别安顺风味的菜,都在水准之上,有些还堪称惊艳,比如寡蛋,据说就连蛋也是特地到某处觅来,市场上寻常见不到也。

而且,当天的家宴上,菜品还超出了之前的食单不少。总之满桌尽欢,酒足饭饱后,戴公沉吟半响,在择红兄提前备好的册页上题了一首七绝:“陈年茅台隔屋香,珍菌异栗来遐方。太白有知应生妒,醉人况且在故乡。”

再加上戴公提前抄好的食单,择红兄赚大发了。

袁本良先生也乘兴题句:“隐芸家宴,鲜美鸡㙡。满桌珍肴,一座高朋。畅谈欢笑,举箸飞觥。幸甚至哉,其乐无穷。”完美说出了宾主双方的心声。

民国时期,四川人黄敬临致仕后,在成都开办“姑姑筵”,每日限定桌数,而所谓“姑姑筵”,即“过家家”的意思,贵阳话叫做“办姨妈妈”。

黄敬临是个文化人,撰联以表志向:“叫学问不如人,才德不如人,只有煎菜熬汤才算我真本事;亲戚休笑我,朋友休笑我,安于操刀弄铲,正是文人下梢头。”所谓“下梢头”,就是结局、结果的意思。既风趣又像是自嘲,甚至可以说是自黑。

“姑姑筵”的妙处,不仅仅是烹饪出色,还因为其中有文化的味道。得给黄敬临留一席座位,听他解说菜品,当时人的回忆文章里说,就像听张良听黄石公传道。

说到底,黄敬临本身是一个颇有底蕴的读书人,诗文和书法都有相当造诣,由他主持饭局,更有些特殊的噱头。菜好吃,人有趣,“姑姑筵”也因此在当时的成都文人墨客和官员士绅的圈子里名声大噪,甚至到了一桌难求的程度。

择红兄也有类似的潜质,倘若他“洗手做羹汤”,想必也风雅兼风趣,一餐难求。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