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凤冈:种养有特色 增收有门路

动静原创凤冈县融媒体中心
1664108580
积分商场

近年来,凤冈县进化镇红安村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油砂米、蚕桑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强农富民之路。

秋收时节,红安村成片的桑田纵横交错,长势喜人。蚕棚里,村民们正忙着摘蚕茧,一颗颗雪白的蚕茧给当地村民带来幸福生活。养蚕大户鹰国明告诉记者,当地生态环境好,适合蚕桑种植,生产的蚕茧个头也大。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及蚕茧统一收购,良好的技术服务和产销保障让鹰国明的“蚕业”顺风顺水。

鹰国明介绍说:“我种桑树八十多亩,一年至少养蚕5批,收入有10多万元。现在,家里面不仅房子修好了,连小车也买了,日子是越过越好。”

随着养蚕规模扩大,需要的劳动力也逐渐增多,鹰国明一家人忙不过来,便请乡邻来蚕棚帮忙,这也为大家提供了就业机会。进化镇红安村村民廖国玉说:“像我这把年纪的人,六十多岁了,到这里来养蚕,每天工资100块钱,全年收入也比较稳定。”

据了解,桑蚕产业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是很多没办法外出务工家庭的致富好项目。近年来,红安村抓住政策机遇,结合村情实际,大力发展蚕桑产业,采取“合作社+大户+基地”的模式,发展桑园1200亩,带动30余户村民参与养蚕,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进化镇红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廷智说:“2022年全村共饲养大蚕319张,经济收入可达33万余元,户均增收12000元。我们将继续动员村民参与到这个产业中来,将蚕桑产业越做越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金秋时节,红安梯田里的水稻已进入收割期。在青山白云映衬下,层层叠叠的梯田翻起金色的稻浪,美如画卷。走在田间小道上,稻香扑面而来,粒粒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打粒、装袋。

进化镇红安村村民廖成凯说:“我今年做了两亩地,由于天气原因,虽然有点减产,但是不影响质量,谷子出售价都是三块钱一斤。”

凭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梯田地理环境,红安村当地出产的油砂米口感香嫩、清新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村支“两委”从实际出发,重点围绕优质稻米产业、梯田文化与农旅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梯田油砂米品种,并创立了“黄狼营”油砂米品牌,不仅提升了红安油砂米的知名度,更是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进化镇红安村驻村第一书记龚学昌说:“红安村充分利用廖家山油砂米基地土质优势,大力发展有机水稻。同时,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创新产销模式,做大做强‘黄狼营’油砂米品牌。”

据统计,红安村共发展蚕桑1200余亩、茶叶种植1200余亩、优质水稻1500余亩、养殖肉牛500余头、生猪2000余头、家禽18000多羽、蜜蜂养殖约140箱。全村65%以上的农户具有产业支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2800多元。

凤冈融媒: 邓邦英  邹源源(实习)

编辑

王涛

责编

李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