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八河村位于黔南大山最深处,交通闭塞,直到2019年才通上公路,至今很多人家还是通过马匹进出山寨。毕业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丽是今年分配到这里的乡村教师,入职第二天,她便开始走访这里最偏远的几个苗寨,为实现百分百的“控辍保学”,她赶在开学前,一户户家访,了解情况,宣讲政策。
李丽本身就是一名贵州山里娃,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她,执意回到家乡执教,凤去凤又回,她经历了两次艰难的抉择,是矢志教育脱贫的初心让飞出大山的“凤凰”又飞回来……
三次支教帮助“过去的自己”
其实,对于现在任职的马厂小学,李丽并不陌生。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到这里,前两次是以短期支教者的身份,而这一次,她正式成为这里的教师。
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李丽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趁着周末,她拷贝了几部电影来到苗寨,准备和孩子们分享。这里群山耸立,直到去年,乡里最偏远的一个苗寨才通上公路,至今很多地方还没有接通网络。
李丽在大学期间的三个暑假都安排得与众不同,她一心扑在了支教上。大一暑假,牵头成立“伯藜学社支教团”,帮助进城农民工子女开展“小候鸟夏令营”,大二、大三暑假,参加支教团队来到山区,开展短期的教育帮扶活动。
她对山区并不陌生,不过,第一次来到支教的学校时,“心情还是蛮难受的。”她说:“尤其到过江苏的学校后,对比之下冲击更大。小孩子们的笑容都是一样的,但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差别很大。为什么这些孩子没有条件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呢?”
支教结束,李丽与孩子们和家长保持着联系,家长们经常跟她讲孩子的近况。“当初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希望老师能再回来。现在回来这边,就像是兑现一种承诺。”
“孟母三迁”成就五朵金花
李丽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位于云贵高原崇山峻岭的最深处,至今仍是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说是故乡,但却只存在我的记忆里。”李丽说,从记事起,他们一家就在不停地搬迁。父母虽然小学都没毕业,但对教育却异常重视。山区教育资源匮乏,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家人从贵州赫章搬迁到云南玉溪,又搬到贵州六盘水……一路打工,一路上学,哪里有好学校,哪里能上好学,全家就往哪里搬。
父母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激励了孩子们奋发图强的精神。就在7月下旬,家里最小的妹妹高考成绩也公布了,顺利达到本科线,目前已被江苏某高校录取。自此,家里的“五朵金花”全部考上大学。
教育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但从小一家人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渴求便深深烙入李丽记忆深处,也让她对山区教育的落后以及山里娃求学的艰辛多了一份理解。
2016年,李丽的高考成绩比当地一本线高出20多分,她毅然选择了英语师范教育专业。她的决定让身边很多人不理解,李丽却淡淡地说,她想通过教育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山区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异常薄弱,这成为很多西部孩子的短板。改变这里的现状成为李丽孜孜不倦的追求。
两次抉择矢志乡村教育
李丽,直到初中才开始学26个英文字母。“我小学没有上过英语课。我到现在都记得,初中第一堂课,老师问谁没上过英语课,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举手。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深。”
“李丽刚进校的时候,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但为了学好专业知识,她一直是宿舍里最早离开也是最后返回的同学。”班主任孔阳介绍说,4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从班里的“吊车尾”变成了“领头羊”。4年里取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等各种荣誉证书足够铺满一张床。
毕业前夕,找工作成为她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择。成绩优异的她本可以去上海、南京等地学校任教,但她认真权衡后,毅然收拾行囊,返回家乡。
为了能够返乡从事教育工作,她同时申报贵州教师招聘、研究生支教团、“美丽中国”计划,都是面向最偏远的乡村开展教育帮扶的项目。
今年上半年,李丽最终被母校研究生支教团录取。8月初,李丽正式入职,圆了自己做一名教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