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团窠(kē)对兽纹夹联珠对鸟纹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从魏晋的上襦发展而来
它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
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可套在裙子外面或搭配穿在衣服里面
初唐女子多参加蹴鞠、马球等运动
半臂这种方便的服饰成为首选
它还从宫廷传入民间
成为常服的一种
直到唐晚期才逐渐被其他“时装”取代
△ 永泰公主墓壁画上的持物侍女图。领首女官身后的侍女,梳着高髻,穿半臂长裙。套在襦衫外的半臂,让侍女们显得特别前卫、干练。
这件半臂
充满了中西合“臂”的元素
所用的织物,黄色的一半是中国的蜀锦
红色的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锦
另外,它的花纹也是“中西合璧”
唐太宗时期,窦师伦(陵阳公)
在传统蜀锦制造工艺的基础上
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
穿插组合祥禽瑞兽、宝相花鸟
创制了一批蜀锦纹样
即“陵阳公样”
△ “陵阳公样”常见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图样。
△ 红地团花对鸟纹锦,为典型的“陵阳公样”。
拥有“陵阳公样”的蜀锦
在唐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身着一件这样的锦衣出游
就是姐妹间妥妥的“C位”了
蜀锦起源于战国时期
四川成都也是我国丝绸文明发源地之一
但由于生产工艺要求高
织造难度大,极耗工时
蜀锦可谓“寸锦寸金”
△ 汉代,成都已经发明出世界先进的提花织机。此为复原模型 。
尽管“蜀道难”,但成都“闭而不塞”
外国使节、各地商人
纷纷经蜀道而来
不仅将中国丝绸带去世界各地
也让蜀地风物
融入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
延续发展了2000多年的蜀锦
凭借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
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是蜀锦的代表作。
穿越千百年的繁花似锦
道不尽的缤纷美丽
透过这件半臂
我们可以一窥唐代人的
精致生活和审美情趣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特别鸣谢丨成都博物馆 总台四川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