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圆满落下帷幕,22个主题论坛为78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名嘉宾搭建了交流平台,展示了中国和贵州近年来生态文明研究和建设的经验和实践,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论坛齐聚了来自匈牙利、苏丹、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大家就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球性、行业性话题进行了探讨,更好地凝聚共识,提升合作水平。
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驻华大使 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
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说:“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气候问题都不再只是独立的问题,而是全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建设共享生态文明的国际社会。此次论坛聚焦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土地和水资源,为我们和后代谋福祉,所以它非常重要。”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陈彬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说:“我们国家保护优先的理念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个人,以及地方政府的脑里。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过度砍伐、过度捕捞等问题,我们以前也有过这种经历,所以我们可以很好地跟他们交流,在保护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论坛上,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实践成为了各国嘉宾讨论的热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等新理念、新思想,不仅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 张林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告诉记者,中国这些年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块做了很多贡献,比如说“两山理论” ,把保护和发展的综合理念融进去,可以和其它国家分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南南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在这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津巴布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 阮葛芮来·穆咋普
津巴布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 阮葛芮来·穆咋普说:“我们从中国的实践中看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可以相平衡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方面可以向中国借鉴。期待2050年,生态协调发展的愿景可以共同实现。”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兼国际合作司司长 张占海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兼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告诉记者,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从理念、从实践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肯定。贵阳生态文明论坛也为世界展现了中国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与消除贫困共赢的这样一条道路,这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