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追溯“石”光万年前 招果洞遗址的挖掘究竟多重要

动静原创国家文物局
1618299600
积分商场

在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本次名单中,遗址所属时代最靠前的。

招果洞遗址的发掘究竟有怎样的重要意义?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介绍到——

招果洞遗址是目前黔中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遗址,堆积厚,延续时间长,文化发展连续,对研究石器工业演变、族群源流替代、构建黔中史前文化序列意义重大。

招果洞遗址发现了目前贵州省年代最早的墓葬,距今约1.1万年,其体质研究和古DNA提取工作将为现代人类的起源扩散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模式和人类环境适应模式与大江平原地区存在明显区别,代表了前农业时代人类适应低纬高原山区特定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招果洞遗址对解决贵州史前旧、新石器时代过渡中的农业起源、家畜蓄养等学术问题意义重大。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该处独立的山洞深约25米,洞口高4米,遗址堆积厚约8米,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专家介绍,招果洞曾经是一个十分适合古人类生存的活动空间:贵安新区河网密布,洞外不到200米,就有贵安新区高峰镇麻线河潺潺流过,山脚下有平坦宽敞的“坝子”,这些都为古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的优良环境。

2016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高峰镇招果洞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角器、动物骨骼等文物近万件,特别集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骨角器。

这些遗迹反映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黔中洞穴居民对动物资源利用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低纬高原山地居民独特的生计方式和对山地环境独特的应对策略,从剖面看,遗址堆积巨厚,具有极大的考古潜力。

2018年,考古团队再次对招果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学家还在不同的地层发现了两个相差300年左右的墓葬。巧合的是,墓葬位置均处于洞内左前方,这与不少喀斯特洞穴遗址中发现的远古墓葬埋葬位置相似。两座墓葬的年代均超过距今1万年,是目前贵州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墓葬,代表了贵州早期的人类埋葬行为。

植物考古显示,招果洞遗址新石器时期的采集渔猎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招果洞遗址的植物种子种类单一,大都是可食的野果,说明他们偏爱特定的野果、采摘具有选择性,或者附近出产的野果类型单一。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类别的种子被发现。

记者

张枥丹 刘荣曌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苏畅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