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一件毛衣捂暖民心 初心使命代代传承

1623030900
积分商场

什么是共产党?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黔东南州剑河县柳川镇的苗族、侗族同胞,他们多半会说,共产党就是在严寒会脱下自己的毛衣,温暖老百姓的人。因为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毛主席寒冬送毛衣,救助一对贫困母子”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份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 

剑河县清水江畔柳川镇镇江村路边的巨石

在剑河县清水江畔的柳川镇镇江村,村民们把这段故事镌刻在路边的一块巨石上,希望被更多来来往往的人知晓、传播。这个故事,也在陈云同志1935年所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得到了印证。文中这样记载: 

“当我等行经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当地农家妇,秋收之后,所收获之谷米,尽交绅粮,自己则终日乞食,因今日气候骤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卧路旁。正询问间,红军领袖毛泽东至,告以老妇所言。当时毛即时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条,授于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陈云同志1935年所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

新中国成立之后,按照陈云的记载,当地史志部门通过实地调查,寻访到了这段感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位于今天的柳川镇镇江村。 

剑河县史志办公室原主任杜建安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史部门通过一些健在老红军的记忆,以及在当地做红色遗址普查时的调查,确认就是在这个位置救活了老人家。这里是一个岔路口,往上可以去台江,往下又可以到本村,是红军去台江的必经之路。” 

毛主席送寒衣原址

当时的红军长征路

在调查中,史志部门还了解到,毛泽东所救助的妇人叫李老心(音),苗族,孩童是她的二儿子。老人已在70年代去世,毛衣也已经遗失。她的孙辈依然在当地生活,曾听父辈们说起过这段往事和一些更多的细节。 

李老心的孙子、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村民刘通权(左二)

李老心的孙子、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村民刘通权说:“父亲告诉我那件衣服因为白色恐怖没敢穿,收在了柜子里,毛主席好心送给我们,要是丢了,就对不住他的心意了。当时我父亲右脚还化脓,有个红军就拿药给他包扎治疗。如果没有遇到红军,我父亲肯定得死,幸好有毛主席过路,有红军过路治我爸爸,否则也没有这个家,没有我们的幸福,也没有我。”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收的粮税

刘通权的祖辈和父辈在接受这件毛衣时,也许并不知道,当时的毛泽东刚刚从疟疾中恢复过来,身体虚弱,不时还需要坐上担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还是从身上脱下毛衣,送到了穷人的手里。而与此相对的是,当时连年灾害,苛捐杂税遍地开花,群众普遍极度贫困。 

剑河县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田景才

剑河县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田景才介绍道:“1934年中国遭遇最大的旱灾,本身地方军阀剥削非常严重,使得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里面记录了,老百姓冬天只穿一件单衣,小孩子大冬天的都是一丝不挂,冻得通红。” 

“民国28年也就是1939年,佃农租种地主的良田要上缴税负纸洋三元,相当于全部粮食收入的2/3,说明苛捐杂税太重了。”   剑河县档案馆工会主席杨邦前告诉记者。

从一件毛衣,到脱贫攻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曾经贫困的剑河县在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33%下降到了现在的1%。食用菌、中药材、小香鸡等产业也将继续带动乡亲们接续乡村振兴。毛泽东救助的穷人李老心的孙辈们如今都已经脱贫,修起了农家小院,有了稳定的收入。去年,镇江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了6300元。

剑河县食用菌产业

刘通权说:“我是2017年脱贫的,自己申请的脱贫摘帽。不好意思嘛,自己穷说起都丢人。”    

吴再海先记者介绍道:“种李子,枇杷树,种点田,养点鱼,一年下来也有一万多元,过去多谢共产党毛主席送我奶奶寒衣和米,今天共产党给我们送来了好生活,日子会越来越好。”    

剑河县政府服务大厅

一段佳话代代相传,学习党史践行宗旨。当地把这段红色故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发动党员干部悟思想,办实事。剑河县政务服务中心主动推出了“预约延时服务”,方便那些“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群众。

晚上8点,当预约办理手续的市民张薇来到办事大厅时,一名民警已经在这里等候。 

剑河县开展预约延时服务

张薇说:“平时上班比较忙,早出晚归的都没有时间来,我打电话来这里预约给孩子办身份证。没想到真的能够办理,服务态度真的很好。” 

剑河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粟静

剑河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粟静表示:“在工作8小时以外,节假日、周末,无论什么时候电话预约都可以办理业务,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感和安全感满意度 。”   

据统计,自推出这一便民服务以来,剑河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开展延时服务2000多次,预约服务200多次,上门服务30多次,收到服务评价27万条,满意率达99.98%。 

记者手记

湖南汝城有“半条被子”的故事,贵州剑河有“一件毛衣”的见证。历史在证明,“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共产党人在用实际行动锻造和检验的初心使命,无论风里雨里,无论艰难困苦,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党就和人民紧紧相依。从一件毛衣捂暖一户人家,到创造繁荣幸福中华百姓。走过百年,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精神。一件毛衣的故事必将代代传承,也将继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记者:哈思挺 刘敬源 田佳佳 平川 剑河融媒 姜泽光

记者

平川 田佳佳

编辑

陈果果

责编

苏畅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