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中国的脱贫智慧】党建引领扶贫路,息烽县石硐镇是这样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

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1615775100
积分商场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航拍石硐镇

翻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答卷,可以看到,石硐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5900元增加至2020年的12700元,净增115%,减贫413户987人,贫困发生率从1.6%降至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数字无言,但最有力。这背后是石硐镇党员干部群众久久为功、玉汝于成的拼搏奋战,是贫困群众告别贫穷、大步奔小康的幸福笑脸。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石硐镇党委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局,把党的建设作为贯穿扶贫工作的一条主线,以大党建促进大扶贫,把党在扶贫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党建引领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全领域工作,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加强和完善党建工作的同时,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创新等,党委政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镇水、电、路、讯、房、寨和绿化、美化、亮化、产业化、精神文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富”起来

以前,石硐镇靠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为主,有的人家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部分青壮年只好外出务工。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石硐镇党委经过反复调研,决定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以土地、荒山等入股,扶持经营主体在大洪、中坝等村连片发展猕猴桃、青脆李等扶贫产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园区务工。

为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石硐镇以农发项目、扶贫资金等“入股”经营主体,在中坝、大洪两个村探索将财政资金入股企业作为村集体产业股权,整合财政扶贫资金5647万元,带动企业发展猕猴桃种植11014亩。产生收益后按照“六权共享”模式进行二次分配,实现村集体、当地群众和园区企业共赢。按猕猴桃1万元/亩纯收益计算,项目所在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244.8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近700元。

石硐镇大洪村猕猴桃基地

石硐镇大洪村党支部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村集体102亩猕猴桃产业园区划分为3个地块,明确每个功能党小组认领一个地块,党员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定期进行跟踪服务。截至2020年,大洪村实现产业全覆盖,发展猕猴桃种植2700亩,占耕地面积的84.3%,每年获耕地入股分红54万余元,吸纳村民就近务工200余人,人均务工年收入2万余元,全年人均增收3880余元。

石硐镇中康园区猕猴桃

大洪村是石硐镇党建示范带上“党建+融合发展”的样板村。透过大洪村党支部,可以窥见石硐镇在推进党建示范带建设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石硐镇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机统一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片区党委+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选择以猕猴桃作为扶贫产业,联合大洪村、中坝村、红星村、高峰村、中康公司成立中康产业园片区党委,在石硐镇红星、高峰、木杉、大洪、中坝等5个村建成1022亩高标准猕猴桃种植基地;涉及211户农户1022亩土地经营权,由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0%,中康公司负责建设、生产、管理、销售;涉及村支两委负责项目区农户土地用工、矛盾纠纷等协调工作;受益农户参与农村“三变”改革进退管理机制、农村“三变”风险防控机制、收益共享机制,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将企业与贫困户关系由“雇佣关系”变成“股东关系”,成为利益共同体。

航拍石硐镇中康猕猴桃园区

石硐镇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引导党组织在脱贫攻坚、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的主战场上发挥独特优势,并结合实际给党员定职责、定任务,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通过党组织引领产业、党员带头示范等措施,做好片区企业、群众服务工作,不断增强片区党建综合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赢目标。

党建+综合服务,助推“乡村美”起来

过去,石硐镇中坝村没有开通专线客运车,中坝村学生主要靠乘坐摩托车或无证面包车去上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一些学生因学校离家远,不得不选择住校或在亲戚家借宿,极为不便。

针对群众反映非法车辆接送学生问题,镇里开展了打击无证面包车超载接送学生现象,一时间交通安全得以保障。不过,驻村干部在入户走访中,群众对镇里的交通检查却连连叫苦,因为交通整治后孩子上学无车可乘,解决村里学生上学乘车问题迫在眉睫。

石硐镇中坝村

带着群众的期盼,中坝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向镇政府反映此问题,石硐镇发挥了中坝村、大洪村党组织联动优势,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纳入“党建+综合服务”内容,通过结对帮扶单位与市县运管部门和公交公司对接,县运管所调度2辆客运车辆专门接送集镇到中坝村沿线的学生,而且对沿线学生推出“包月”优惠套餐,每个月100余元,学生便能享受专车接送服务,有效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中小学学生“乘车难”、“乘车贵”、“乘车险”的问题。

石硐镇中坝村猕猴桃种植基地

中坝村学生乘车问题圆满解决只是石硐镇“党建+综合服务”的一个缩影。至2020年,石硐镇以“党建+综合服务”模式,实施“组组通”道路105条,共243.318公里,是息烽县实施“组组通”数量最多的乡镇,其中2017年38条102.433公里,2018年第二批至第五批67条140.885公里,全部完成安防工程及硬化,实现了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惠及全镇18个行政村205个村民组,直接受益群众8805户273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0户1150人;实施“康农共享”、大洪村102亩贫困户产业园区、农业经营主体机耕道约137公里;“一事一议”串户路120公里;2019年配合实施省道S520公路大修工程,打通了镇域产业和农旅一体化发展大动脉,沿线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石硐镇大洪村农家小院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人居环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村将基层党建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依托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以及支部微信群、大喇叭和入户宣传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村民清理杂草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在路旁沟边、村庄周围、田间地头种植树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评选活动,在各村设立卫生评比红黑榜,广大群众变被动为主动,从突击到常态化整治,自觉清理各自房前屋后以及村内河道沟渠、畜禽养殖粪便等垃圾,村庄“颜值”不断提升。

石硐镇难冲桥村

石硐镇党委还大力开展“星级党员家庭示范户”活动,定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以党员家庭示范带动全村规范整洁家庭环境,现场打分评定星级,在全镇培树了4个农村“五星级”党支部、2名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典型带动作用全面激发了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力,各村党支部100%规范达标。通过一系列举措,石硐镇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党建+六权共享,筑牢“乡村稳”起来

在石硐镇中坝、大洪两个村,凡年满60岁以上老人,或村民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卫生等,均可获得一定的“村集体分红”。这是石硐镇党委探索建立的“党建+六权共享”乡村治理新模式,从勤劳致富、养老敬老、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入手,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

2017年5月,息烽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创新试点项目。为让有限财政资金最大化发挥效益,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息烽县财政局和石硐镇主导把国家农发项目资金作为村集体股份入股中康公司,政、企合力实现多赢。三方运用农村“三变”改革办法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国家农发项目在园区实施后产生收益实行“二次分红、六权共治”进行分配。

石硐镇玉龙村

第一次分红算“总帐”,壮大村集体收入。围绕国家农发项目资金使用,对于“间接服务园区”的基础配套项目资金,村集体获取亩均利润的20%。而直接投入到企业的产业化项目资金,村集体则获取亩均利润的30%。

第二次分红算“细帐”,鼓起群众腰包。每村把第一次分红所得收益的20%纳入村集体所有,用于公益事业、社会管理等。剩余80%收益将按照六种股份再次向群众分配。即弱有所扶收益权、环境保护收益权分别为5%,直接帮助贫困户、保护环境卫生户;土地入股收益权、劳有所得收益权各占25%,土地入股户、务工群众获益;社会治理收益权30%,向遵守村规民约、遵纪守法村民倾斜;老有所养收益权10%,直接帮扶60岁以上老人。每户群众每年分红总收入即为“六权之和”。

依据“六权”字面意义,不难看出“六权共治”内涵,充分体现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调动群众、村集体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促成形成遵纪守法、奖勤罚懒、尊老爱幼、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六权共享”基础上,石硐镇中坝村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出“中坝双十条”。有“六权共享”积分制作为具体量化激励,融入村规民约的“中坝双十条”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中坝双十条”包括面向党员的“红十条”和面向群众的“蓝十条”,“中坝双十条”从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支持公益事业、保持环境卫生等方面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以往制定的村规民约存在短板,由于没有具体可执行的奖惩措施而不能真正落地”。

石硐镇玉龙村

通过“六权共治”,石硐镇呈现出园区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活力迸发的喜人局面。园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应用,核心区土地利用率从50%提升到90%以上。通信、广电光纤、房屋立面整治、通组路、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增加2.5%;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突显,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形成。中坝、大洪村从原来的“后进村”、省级贫困村蝶变为全县富美乡村示范村、样板村。

走进今天的石硐镇,满山的翠绿扑面而来,小青瓦、大白墙的居民小楼一幢接着一幢,小楼院内栅栏、防腐木瓜果架、桌椅假山等有序排开,条条村组公路宽敞整洁、村民房前屋后种花种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面正在铺开。

(通讯员:李星)

编辑

黄江帆

责编

李佳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