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早安|每天认识一件文物:立耳鼓形铜釜

动静贵州
1729555680
积分商场

立耳鼓形铜釜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公元2000年,赫章县可乐墓群共经过大小不等9次发掘,因部分发掘资料尚未完全公开,仅根据编号统计,共发掘墓葬370座。这些墓葬大部分有较为显著的地方民族特色,时代从战国晚期到西汉晚期,发掘者称其为“乙类墓”或“南夷墓”,少部分为汉式墓葬,称为“甲类墓”。在300余座“乙类墓”中,大约有不到10%,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用“釜”套在死者头部,釜有铜质和铁质,铜多铁少,极个别墓也用铜鼓套头。这种神秘而特殊的葬俗,就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迄今独有的“套头葬”。目前,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内涵,各界学者们仍在争论探索阶段,尚无定论。

“釜”要能够套在头上,首要满足条件,是釜口要大。前文所述了“立耳”“环耳”“带柄”三种铜釜,其中“立耳”和“环耳”,都能满足这个条件,“带柄”铜釜釜口仅10厘米左右,显然不能用于套头。因此考古发现,用于套头的“釜”,既有“立耳”,也有“环耳”,但数量最多的则是“鼓形”釜。所谓“鼓形”,就是釜像一个倒扣的铜鼓,最小径在胸腰交界,铜鼓特有的胸、腰、足三段特征,在“鼓形”釜上显示分明。可乐出土的“鼓形”釜,分“立耳”“桥耳”等几种,制造较为粗糙,墓葬年代也相对较早。因出现数量最多,部分学者认为,用“釜”套头,和南方民族铜鼓崇拜有关。直接使用“铜鼓”套头的现象出现,因此有了“铜鼓葬”“釜鼓葬”的说法。

编辑

周黔

责编

陆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