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已结束!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媒体联络处处长 杨力:

感谢三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工信厅取得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优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新的发展理念催生新的发展思维,新的发展目光凝视新的发展方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正按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要求,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朝着"实现工业大突破,奋力再创工业新辉煌"目标迈进。请各位记者朋友找好角度,做好报道。

今天现场回答记者提问的有关内容,记者朋友们可以通过天眼、动静、众望等平台查询图文直播,作为参考。特别说明一下,今天发布会内容涉及的数据较多,请各新闻单位在刊播时以现场发放的新闻发布稿为准,或向省工信厅核实后方能采用。

今天发布会的相关报道,请省内新闻媒体和网站通过"贵州发布"专栏刊发、播出。同时,请中央和香港驻黔媒体记者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色,做好相关报道。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

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良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省2021年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聚焦全年目标任务,以大抓项目为主要抓手,在发展工业经济上、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上奋力攻坚,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扩量。

第一,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奋力攻坚。聚焦主导产业和骨干产业链,坚持从存量中找增量,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指标的分析预判,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支持有产能空间、市场效益的企业技改扩能,鼓励有项目谋划、技术支撑的企业新建项目,推动具备发展潜力、符合上规条件的企业上规入统。确保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00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150户以上。

第二,在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上奋力攻坚。坚持"项目为王",常态化开展好领导干部入企走访活动和重点项目分级调度服务,统筹做好资金、用能、用地等重点要素保障,狠抓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通过谋划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全力推进项目招引和建设提速提效,实现工业发展内育有突破、外引扩新量。确保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300个、工业招商到位资金800亿元,全年分别开工、建成80个、100个重点项目。

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良果: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工信厅的精心指导下,贵阳市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首要任务,以产业大招商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加强重点生产要素保障,多向发力夯实工业基本盘,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一是狠抓招引育增量。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党政干部带头招商,抓好广东大招商专项行动、"苏商入黔"集中签约等重大活动,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上半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5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工业项目累计到位资金超过400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比重达到51%,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

二是狠抓建设扩投资。建好重点项目分级调度服务机制,市级重点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包保服务,区级对辖区工业项目进行全覆盖服务。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8%,占全市固投17.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上半年,开工项目111个、总投资约286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7.7%、80.8%;建成项目69个、总投资约158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81.6%、377.5%。

三是狠抓要素强保障。全力提升资金、用能、用地等重点生产要素保障水平,确保工业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快。一方面全力争取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等上级部门政策落地,加快全市电力市场化交易、天然气直供、"标准地"试点等重大改革创新步伐,积极推荐一批发展前景好、前期工作扎实的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基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市级支持,出台《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继续支持企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充分用好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全力支持各类项目达产增产。上半年,市、区两级兑现政策奖励资金1.61亿元,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累计支持40余户企业转贷51笔。

新华社记者:

请问刘局长,截至目前,贵阳市在抓项目、抓招商等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方面举措实现工业倍增?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朱映红: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想方设法利用有限财政资金,通过"政府+市场"两个资金渠道,最大限度引导更多资本支持我省工业项目建设,努力破除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痛点难点问题。具体采取了以下两大方面的措施。

一方面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作用。集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有限的预算,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千企改造"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及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重点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及成果产业化、产业链培育等项目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领域支出,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经遴选出80个优质项目,安排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1.96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发挥资本市场撬动作用。一是设立规模70亿元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通过基金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支持我省工业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新型工业化基金已投资4.23亿元。同时拟成立大数据和新材料两支子基金,重点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二是通过省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多维度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工投公司已安排资金7.35亿元,以债权方式支持项目建设,更好解决企业融资急、难、贵的问题。三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分担"原则,谋划设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金和省工业融资担保公司,引导合作金融机构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额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统筹用好市场和政府两个渠道的资金扶持手段,采用资金刚性投入+基金弹性叠加的联动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推动全省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中国商报记者: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请问在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方面有什么对策,具体有哪些措施?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程三知:

我们将聚焦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超常规挖潜增效,努力保持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紧盯龙头企业。围绕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特别是龙头型、领军型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企业扩能升级、壮大规模,力争全年新增30户十亿级企业。持续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加强服务指导,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年推动700户企业上规入统,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用好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扩大产能、转型升级。

二是抓牢重点产业。立足产业优势和潜力空间,以十大工业产业为重点,逐个产业研究制定挖潜增效工作方案。做大做强优质烟酒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抓住市场机遇,推动基础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巩固1000亿产值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等潜力产业。聚焦破解瓶颈问题,推动健康医药、新型建材等上半年增速较低的产业恢复增长。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加强1109个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的跟踪推进,督促企业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具备条件的项目提前竣工投产。持续做好重大项目服务,省市县联动落实领导领衔推动项目建设机制,加强要素保障,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000亿元。

贵州都市报记者:

刚刚李厅长在介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到了下一步要注重工业挖潜增效,请问将从哪些方面来开展挖潜增效?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媒体联络处处长 杨力:

谢谢李厅长的详细介绍。从刚刚李厅长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项目有序推进,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目标和"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巍:

三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和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采取资金+基金联动支持方式,统筹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基金、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金等,引导企业灵活选择支持方式解决融资难题。积极组建工业融资担保公司,为全省工业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担保支持。进一步强化工作协同,会同相关部门筹备召开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搭建政金企融资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保障工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持续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围绕磷石膏、锰渣、赤泥等大宗固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示范性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节能节水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推进废旧钢铁、废旧塑料、废旧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以最严的标准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工作。

五是加强工业调度服务。分地区、分产业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持续推进入企走访活动,协调落实好惠企政策措施,促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进一步做好项目服务,对全省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进行统一调度,适时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筹备项目观摩会,对各地新建项目和新投产项目进行现场观摩,通过项目大比武,营造比学赶超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谢谢大家!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巍:

三、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深入贯彻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精神,聚焦工业倍增行动和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深入开展半年攻坚行动。

一是切实攻坚存量挖潜。立足产业优势和潜力空间,持续做大做强酒、煤、电、烟四大支柱产业,研究解决瓶颈问题,力促健康医药、新型建材产业尽快恢复增长。持续开展产销对接,办好2021年贵阳工业博览会,帮助企业稳定既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持续扶持企业上规入统,加强调度年内计划投产项目,加大"规下转规上"的引导力度,确保全年新增入规700户工业企业。

二是奋力攻坚有效投资。一方面,持续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落实企业技术改造相关政策,加大技改项目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工业产业大招商行动,加强与投促、发改、商务等部门对接,围绕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切实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配套能力强的延链补链项目。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合作对接,建立粤黔工业和信息化合作机制,通过"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市场+贵州产品"等模式,积极引进更多工业项目落户贵州。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巍:

二、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情况

一是工业投资势头强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强化项目调度管理,狠抓项目跟踪服务,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全省工业项目有序推进。经调度,全省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产业项目共299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659.2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339.46亿元。上半年已完成工业投资(含园区基础设施,下同)1727.73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6.2个百分点。

二是各地工业项目投资态势良好。上半年,各地工业投资均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其中,安顺市、遵义市完成工业投资110.58亿元、241.04亿元,高于年初下达目标42.58亿元、63.04亿元;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达到51.1%和48.2%,均保持高位增长。贵阳市(含贵安新区)、黔西南州、铜仁市项目推进有序,分别完成工业投资391.16亿元、214.95亿元、116.81亿元,超年初下达目标128.16亿元、49.95亿元、3.81亿元,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8.8%、20.5%、32.3%,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黔东南州在黔玻永太玻璃制品项目、从江县秀塘风电场等项目持续拉动下,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75.01亿元,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6%,扭住下滑势头。六盘水市、黔南州均按年初下达目标任务推进,分别完成工业投资207.78亿元、165.7亿元,产业投资出现小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和0.8%。

三是十大工业产业项目推进有序。截至6月底,十大工业产业共有项目2620个,占全省工业项目比重为88%。其中,大数据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在中晟泰科LED半导体封装项目、从江明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等重大项目带动下,上半年完成投资占全年计划的比重分别为54.39%、52.77%和52.22%,投资进度位列十大工业产业第一梯队。先进装备制造、现代能源、优质烟酒、基础材料等产业项目投资符合预期进度,上半年完成投资占全年计划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6%左右,处于十大工业产业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和健康医药产业项目推进平稳,上半年完成投资占全年计划的比重分别为38.68%、38.42%、31.42%,下半年有较大投资释放空间。

四是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截至6月底,全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1109个,完成投资909.32亿元,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82%,对全省工业投资的带动作用明显。其中,50亿元及以上项目22个,已完成投资106.49亿元,占全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的11.71%,中石化年产50万吨聚乙醇酸(PGA)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贵安新区恒力高端服装面料项目建设步伐较快,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0亿元。1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下项目135个,已完成投资242.05亿元,占全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的26.62%。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项目952个,已完成投资560.81亿元,占全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的61.67%。特别是省领导领衔推动的108个重大项目,在省领导的强力推动下,已完成投资216亿元,超过预期目标。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巍: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是主要指标平稳向好。上半年,我们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6%,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二是十大工业产业稳健发展。今年以来,我们紧盯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抓好产业培育,开展产销对接畅通协作配套,推进挖潜增效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酒、煤、电、烟"分别增长21.2%、20.3%、13.8%、1.6%,累计拉动全省工业增速约11个百分点;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20%以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产销率达到95.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培育取得实效。今年以来,我们印发实施了贵州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实施方案、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制定了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截至6月底,全省工业市场主体达到20.5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万户左右。贵州航宇科技7月5日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贵州航天电子科技、达沃斯光电、振华华联电子等10户企业获批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遵义博信科技咨询公司、贵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贵州航天云网等单位获批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平台。

四是要素保障不断强化。资金方面,截至6月末,全省人民币工业贷款余额达到2650.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87.2亿元。电力方面,省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部署要求,积极扩大直购电交易覆盖范围。上半年全省完成交易电量316.8亿千瓦时、增长32.9%,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1亿元左右。政策方面,省直部门制定出台政策文件18项,基本形成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五是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研究编制了《2021年贵州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评价指南》,系统推进创建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持续抓好锰渣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完成18家电解锰和氧化锰企业专项调查,督促指导企业持续加大治污力度,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深入抓好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上半年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处置率99.7%、同比提高14.7个百分点。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巍: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对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市(州)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工业战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紧紧围绕"六大突破"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盯"六大抓手"坚决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目标和"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媒体联络处处长 杨力: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媒体联络处处长 杨力: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2021年度"起步收尾览亮点"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战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六大突破"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盯"六大抓手"坚决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省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巍同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程三知同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朱映红同志,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良果同志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李厅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将于8月9日(星期一)下午15:00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届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巍同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项长权同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朱映红同志,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良果同志将出席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