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夏”一站贵州丨安顺屯堡:岁月中的石头城堡

贵州画报
1691190720

六百多年前,明王朝为了制止内患、巩固边陲和减轻驻防军队的粮饷负担,实施屯田制后,官兵民众,跑马圈地,聚伍为营,聚族而居,立栅建寨,一个个屯堡村落在安顺的山野林间出现。六百多年来,后代子孙沿袭着他们的语言、装扮、习俗、信仰,传诵着“屯堡”的故事与骄傲。

安顺屯堡地区以石为路,以石为居,青苔遍地铺就。六百多年春华秋实,黔中山地的生活与小桥流水的追忆融合成独一无二的“屯堡性格”,穿越六百年的时光,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屯堡”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咸丰元年(1851)纂修的《安顺府志》上,载“郡民皆寄籍,唯寄籍有先后。其可考据者,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当时之官,如汪可、费寿、陈彬、郑琪作四正,领十二操屯军安插之类,散处屯堡各乡,家口随之至黔。”安顺屯堡村寨因当时军事防御的需要都砌有围墙,使屯堡村寨成为独立的一个社会单元,围墙呈圆形或半圆形,随地势的起伏而修建,蜿蜒曲折。在村寨前建有坚固寨门,俨然古城门,大有拒敌千里之外的气势。

安顺屯堡文化区有300多个屯堡村寨,目前屯堡文化保存较完整的旅游点主要是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九溪村,七眼桥镇“云峰八寨”中的本寨、云山屯,平坝县的天龙镇。屯堡建筑的选地讲究风水堪舆。靠山不近山,临水不傍水,地势干燥,视野开阔,水源方便。寨前多为良田,且水源充足,寨后紧靠青山,但村寨又不建在山上。既进可攻,退可守,又避免洪涝灾害。如九溪、鲍屯、吉昌屯、本寨、雷屯等选址上都有这些共同的特点。安顺屯堡村寨在选址上遵循传统风水理念:“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是背有靠山,前有坝子,两侧流水曲折。对屯堡人来说,传统的天文地理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被视为“万年龙窝”的居屋。这种传统理念无疑对促进屯堡人的内聚力起到了无形的作用。

屯堡村寨通过一条主巷道和多条支巷道,将各家各户连成片,形成城堡式结构。民居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特点,由正房、厢房、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盖房主要是石板,各幢房子用石头砌就高高的风火墙。院门为双扇大木门,木门上有门楼,门楼有雕花额杭和垂柱。门内系方形石板天井。正房是屯堡民居中的主题建筑,是敬神、祭祖、会客、起居的主要场所,分三间、五间、七间不等,正房一列三间,墙、门孔、窗孔皆以石条镶就。房屋大门及壁窗小木杭镶拼为菱形、回形、寿字形等各种图案。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内壁设置神龛。有的大院还于围墙后侧处砌有高高的石碉(俗称哨棚)。

在布局上,屯堡居民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屋面覆盖的石板讲究几何结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稳和谐、包容宽纳的审美观念。其住房分配既讲究实用性又充分体现内外、长幼、主宾的儒家纲常伦理,从而制约和维系着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屯堡民居最大的特点是石头的广泛应用。一户民宅就是一座石头的城堡,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纯粹的石头城。这里的建筑把石头工艺发挥到极致,石柱基、石窗、石凳、石基屋、石栏板、石水漏、石门、石挑、石枋等石头部件上,又雕刻有福寿双全、平安如意、事事如意、双狮戏球、琴棋书画等各种组合图案和海棠、鱼、龙、蛙等单个图案。而从高向下放眼望去,又是白白的一片,错落有致。

“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的缸……”石的运用在屯堡地区无处不在,走进屯堡就如走进了石头之城,每一块石头都在这里向你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往事。

旅游tips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中原、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而安顺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西秀区七眼桥镇以云山、本寨、雷屯为主的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该景区位于安顺市东面21公里处,景区面积22.5平方公里。景区自开发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2001年国务院将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屯堡村落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安顺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2002年七眼桥镇以“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明初文化村落群——‘屯堡’”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专题↑↑↑

编辑

王睿滢

责编

李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