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系列节目
由贵州科技出版社与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联合制作
报京古称挡洞,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此地出产黄金,得名报金,1950年时将“金”改为“京”,称为报京。
报京大寨
寨子坐北朝南,四面高山,北高南低。清一色木质结构房屋,顺着地势,十分和谐地分布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之中。报京大寨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全是一楼一底的吊脚楼结构,一楼主要用于养殖,二楼有雕花吊脚、曲形靠背凉凳,是主要的生活场所。
报京大寨不仅住房风格特点突出,饮食习惯也很具特色。当地人特别喜食糯性食物和酸味蔬菜。人人爱吃,个个会做。
报京大寨
报京大寨成立于元代以前,主要是自由迁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节日众多,除了和当地汉族、苗族群众一样过大年、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外,还有很多带有报京烙印的诸如三月三、吃新节、吃公酒、牯藏节、十月婚庆月、十一月过苗年等节日,以及由这些节日所衍生出的动人故事。尤以“三月三”传统节日最热闹。
报京大寨民俗活动
“三月三”称“大众三天”,实际活动历时五天,分捞鱼虾讨笆篓、洗葱洗蒜讨篮子和踩芦笙三个阶段。其中,洗葱洗蒜讨篮子最为有趣。
洗葱洗蒜讨篮子在农历三月初三进行,是报京寨未婚男女青年一项具有特色的节日社交活动。
姑娘们一大早提着细篾竹篮到菜园扯回半篮葱蒜后,开始梳妆打扮,穿新装。衣服下摆长至膝盖,领口、袖口和裤脚镶有花边,胸前佩戴绣花围腰;头戴银花,颈项挂锁链形或圆箍形项链,手戴圆形和麻绳形手镯,耳戴银耳环。
中午时分,姑娘们提着竹篮到下寨水塘洗葱洗蒜,并把洗净的葱蒜整齐地放在竹篮子里,来到田坎边大路上,站成一排横队,等待男青年来讨篮子。
当寨中芦笙塘传来铁炮三响,芦笙塘的大型踩芦笙活动开始时,讨篮子活动也同时开始,周围山坡上、树荫下、草丛中、山洞里三三两两的跑出来一些小伙子向姑娘们讨篮子。这一活动连续三天。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寨内处处充满欢歌笑语。
报京大寨
文中资料及图片来源于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卷Ⅱ》
声音贵州 讲述贵州声音
展示贵州生态文明
宣传贵州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