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一位酷爱喝茶的伯父和他的老伴儿发生过一场激烈且持久的家庭矛盾。原因是,伯母某日终于等来伯父外出,她独自在家的机会,于是火速把伯父那把已经布满厚厚茶垢的紫砂壶,用钢丝球里里外外洗了个干净!略有洁癖的伯母是舒了一口气,但回到家后的伯父却暴跳如雷。伯母眼中长期以来的眼中钉,恰是伯父心中的至尊宝。
壶内那厚重的深褐色的茶垢,对如我伯父这样的部分爱茶人来说,可不是什么污垢,那是“茶山”。茶壶茶杯每次使用完后不用清洗,日积月累后杯内壶内便“养”出了“茶山”。这“茶山”在他们心中就如古玩古董上的包浆一样,珍贵且具有收藏价值。有了这“茶山”,茶壶茶杯也就能“无茶三分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茶垢”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清楚明白地解释了它的本质。“垢”,自然是要除之而后快的。更有甚者,认为茶垢中含有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属于有毒有害的物质,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的说法。
在我查阅“茶垢”相关文献资料时惊讶地发现,我国涉及清除茶垢的相关专利竟然多达260余项,且门类繁多。如各种专用来清除茶垢的清洁剂、清洁巾、泡腾片、刷子、收纳桶等,又如易于茶垢清除的陶瓷、紫砂、金属茶器等,还有很多针对茶饮料生产中专业的茶垢清洁装置和方法。看来,想方设法要和茶垢斗争到底的人也真是不少。
现代研究表明,茶垢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茶多酚,茶垢正是茶多酚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产生的聚合物。茶叶在浸泡的过程中,内含物质逐渐浸出,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在水面交界处氧化并逐步与来自泡茶用水中的少量无机离子,如K、Ca、Mg、Zn、Si等一起形成不溶于茶汤的茶垢,这些茶垢便浮于茶汤表面同时附着在杯壁上。还有研究表明,茶垢的性质和结构都非常稳定,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垢中聚合物的分子量还在不断增加,这意味茶垢存在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被去掉。
这也就解释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关于茶垢的现象。例如由于茶多酚保留量越多,形成的茶垢也越多,因此绿茶、白茶、黄茶、轻发酵乌龙茶等氧化程度较低的茶,冲泡后产生的茶垢明显少与红茶、重发酵乌龙茶、黑茶等茶类。再如由于无机离子含量种类和多少的不同,因此当用不同水冲泡同样的茶时,产生茶垢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是:自来水>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再如,没有及时清洗的茶杯,放置时间越久就越难洗干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茶垢本身无毒无害,更不存在亚硝酸盐、重金属的问题。但是刻意去追求,把茶垢当成宝贝倒也实在是大可不必。毕竟,茶具不及时清理总是容易滋生细菌的,对健康无益。同时,茶垢堆积不但会影响茶具美观,让茶具都看起脏兮兮的,还会影响茶具使用,如会影响紫砂壶等茶具的通透性等。
喝完茶及时清洗是减少茶垢堆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偶尔忘记及时清洗,只用清水已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一点点食盐、白醋或牙膏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也实在忍不住想吐槽一句:亚硝酸盐、重金属,怎么哪儿哪儿都有你们?!也许他们会这样回答:你们总是“想当然”,难道还怪我们咯?!